案例
王大爷最近两月一直嫌胃疼,这几天还反复恶心呕吐,来做胃镜检查。看到胃镜报告上写着:慢性浅表性胃炎,王大爷一时间慌了神,连忙询问:“医生,这个毛病严不严重?会引发胃癌吗?”
什么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换言之它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最轻的那一种除了它,还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的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比浅表性(非萎缩)要严重得多,因为靠着“癌”近。如果只是“慢性浅表性胃炎”,那从胃镜结果看,胃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结论是不严重但要及时治疗浅表性胃炎是如何产生的?
一、饮食不当浅表性胃炎本质上是胃粘膜损伤。所以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胃病的重要原因。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重油腻、暴饮暴食、不吃早餐、进食过快等都可能造成胃粘膜损伤,进而导致胃炎。二、心理因素胃病的发作与心理不健康有非常大的关系。大家可以想想,患有慢性胃病的人是不是在压力过大、情绪激动时就会发作。其实引起胃病也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状态有关。心理因素会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导致胃粘膜血管舒张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的血流量减少,从而破坏胃粘膜,致使炎症发生。三、细菌、病毒及药物因素在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长时间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成浅表性胃炎。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某些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也会导致胃炎。四、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胃黏膜损害。慢性肾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温馨提示
1.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增加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3.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注意食物搭配。4.患者应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豆腐、胡萝卜等;豆浆、牛奶营养高且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应列为常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