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多见胃腺萎缩、分泌胃酸减少,其基本病理变化是上皮细胞变性,固有膜炎性反应和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它是介于单纯性增生与肿瘤性增生之间的一种病变,尤其是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导致胃癌的可能性很大,可视为癌前病变,应引起高度重视。
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胃脘痛”“嘈杂”“痞证”等范畴,为临床常见脾胃病之一。
胃为阳腑,实证居多。萎缩性胃炎初起一般多表现为湿热内蕴之实热证,治疗上多从清热祛湿入手。
然而,如若病久不愈、正气渐耗,或清利过度、正气损伤,或素体虚弱、正气不足,都可出现虚象而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其治较为复杂。
特别是出现了阴虚夹湿之证,治疗就更为棘手,滋阴则助湿,使邪更盛,燥湿则伤阴,使正气更为虚损,互为影响,互为因果。
为此,医生应详为辨证,根据虚实孰重、孰急而决定治则、选用方药,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化灵活裁。
根据数十年的临床治疗经验:
凡见病理切片报告有肠上皮化生者,均应加用刺猬皮、穿山甲以软坚散结、消息肉、化瘀滞;
凡脾气虚损,胃脘作痛者,宜用黄芪配莪术、三棱以益气消瘀,用药剂量视病情而增减,药后胃痛多趋缓或消失,坚持服用,病变常可消匿于无形。
疼痛甚者,加用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失笑散,该方不仅善于止痛,还能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失常和供经病变的神经血管以营养,从而使肠上皮化生和增生性病变得以转化和吸收;
舌质红、脉弦者,可再用白花蛇舌草、石斛等;
脘胀甚者徐长卿必不可少,以其善于行气消胀、缓急止痛。
以上药物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屡获佳效。
文章来源:张舜华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胃肠道健康问题可加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