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土杂鸡秋季高发病的防与治冀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视频

■秋分时节气候特点:

1、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度以上。

2、气温平均维持在22度左右。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所以秋分后家禽管理更要注意通风细节,防止通风不当冷风吹鸡。

3、收秋造成的鼠、蚊、蝇、虫等无处藏身迁居养殖场。

秋季主气为燥(秋高气爽)

兼有热邪(秋老虎)

还有寒邪(昼夜温差大,一场秋雨一场寒)

还有风邪(秋风扫落叶)

还有湿邪(昼燥夜湿,有露水)

养殖场在此季节注意事项:

1.注意中午与夜间的温湿度差

目前中午依然会有高温出现,我们会增加通风量来保证鸡群的生理需求,而夜间我们的温度则与白天相差十几度,湿度也比白天高的多。如果我们负压没有调整好,则会造成夜间冷风吹鸡引起感冒。

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藿香正气口服液

荆防败毒散方解

方歌

藿香正气腹皮苏,

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

风寒暑湿并能除。

燥邪伤肺

:由感受燥热之邪,在表未解,入里伤及肺脏所致。

:干咳无痰,咳而不爽,羽毛焦枯,口色红干,苔薄黄少津。常伴有发热微恶寒。

:清肺润燥养阴。

:清燥救肺汤

霜桑叶—清宣肺热,滋润肺燥

石膏—清泄肺热,生津

麦冬、阿胶、胡麻仁—滋润肺燥

杏仁、枇杷叶—清肺热,降肺气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补肺(培土生金)

玉屏风口服液

组方:黄芪、防风、党参、炒白术、神曲、麦芽等

功效: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脾胃,固表祛邪,解除免疫抑制。

试验证明用玉屏风的鸡肠道增长1-2cm,肠重大。

对胃肠粘膜修复与保护作用明显,能显著增加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2.加强生物安全

在我们正常完成消毒外,还要注意整体的生物安全意识,比如清理鸡舍周围的杂草,高度不超10厘米的可保留,避免蚊子在杂草处栖息,尤其是今年一定要防蚊肉鸡最怕有鸡痘了。鸡舍出粪口可铺撒白石灰,在鸡舍入口处要放置消毒垫用于人员进出入消毒(防疫期间撤掉消毒垫),在防疫期间前后三天人员尽量不要来回串舍(场长串舍要消毒后方可进入)减少防控漏洞。定期检查投放的老鼠药,及时补充或调整。

01

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鸡痘的病原为痘病毒,发病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粘膜型。鸡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上述污物到达健禽皮肤和粘膜的缺损中时,可引起发病。另外,吸血虫有传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天。

痘病毒对外界是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虽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许多星期,还不致被杀死;加热至60℃需经3小时才被杀死,在-15℃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碱、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症状

鸡痘的潜伏期为4~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

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断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相互融合,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20~30天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

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黄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

败血型:少见。

目前中午依然会有高温出现,我们会增加通风量来保证鸡群的生理需求,而夜间我们的温度则与白天相差十几度,湿度也比白天高的多。如果我们负压没有调整好,则会造成夜间冷风吹鸡引起感冒。

预防:

此病可用鸡痘疫苗预防。雏鸡在15日龄左右1.5倍量刺种

新购入的鸡,要经过隔离观察2周,发现无异常情况后再合群。

治疗:

皮肤型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

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的氯霉素眼药水。

大群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喂板青颗粒和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连用4~5天,防止继发感染。

严重的先紧急接种再用板青颗粒和复方阿莫西林。

02

鸡白冠病

在夏秋季节,鸡常常发生一种以鸡冠发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养鸡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很可能就是卡氏白细胞虫病,也称白冠病。库蠓正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一般以夏秋季多发生,受感染的鸡只以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鸡冠失血苍白而得名,有些地方也称为蚊子病。

病变剖检病鸡可见尸体消瘦,血液变得稀薄、稀淡,胸肌、腿肌有明显的芝麻状大小出血点或雪斑,肌肉苍白,肝脾肿大脆弱以出血点或白点结节为特征。

临床症状

鸡白冠病发生本病的雏鸡症状明显,病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涎,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生长发育受阻,羽毛松乱,行走、呼吸困难,咯血等。蛋鸡一般产蛋率下降10%左右。所有病鸡最明显的特征是贫血,鸡冠苍白无血色。剖检病鸡可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全身肌肉苍白。肝、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肝上有粟粒大的白色结节。消化道充血,腹腔有血水。肾脏出血,腿肌与胸肌上有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根据发病季节、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结合采血涂片镜检看到虫体可以确诊。发病急,平时稍不注意,在喂鸡时发现墙角落处倦缩的病鸡或死鸡,严重的鸡只会咯出血痰或死后口角流血。发病天龄多在15-35天左右

本病是通过库蠓(一种极小的,如小蚊虫般的昆虫)吸食鸡血而传染,又以鸡舍靠近塘边、溪边、杂草、矮树多,通风不良较潮湿的地方容易感染。针对此,在入夏前,我们及早清除鸡舍周围杂草、矮树枝,清理鸡舍边的积水,理通沟渠;并对周围环境用溴青菊酯等杀虫药喷洒灭蚊除虫,如果有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最好在傍晚库蠓活动比较活跃时进行。

在疾病流行季节,用磺胺间甲氧嘧啶等进行投药预防有积极作用。蛋鸡产蛋期可以用无抗的青蒿常山颗粒斤水/袋饮用预防或治疗均效果良好。

经过以上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传播。

3.要注意秋季腺肌胃炎

最近见到不少腺肌胃炎的病例,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溃疡,治疗效果还不理想。此时的病症由湿热转为寒湿,除了脱霉,解除免疫抑制外。更要注重育雏时的温度与温中理气化湿的保健来增强抗病力。

家禽的腺肌胃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尤其多发。临床以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群体整齐度差饲料消化不良,排饲料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易于感染各种疾病等为临床特征。前期临床症症状不明显,没有死亡只数,但发病至后期可因内脏器官衰竭或激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即使鸡群耐过,但鸡群表现整齐度差,采食量低下,疾病频发,可严重影响了规模化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腺肌胃炎的防控注意要点

1、鸡苗很关键,杜绝免疫抑制病。

2、选择的饲料很关键,杜绝霉菌超标。

3、净槽控料很关键,防止放在室内饲料霉变。

4、注意舍内温度很关键,避免高温低湿。

5、控制光照很关键,一定要暗光饲养,暗光饲养的目的——提高机体免疫力。

6、最后一句话很关键:注意饲料的存放。

腺肌胃炎发病日龄早,甚至1日龄的雏鸡也可以观察到,但多见于7-30日龄的商品肉鸡,并且发病日龄越早,症状越明显,发病率也越高,对于蛋鸡/种鸡来说,一般呈隐性感染,主要表现采食量下降和产蛋量下降;该病也易反复发作,一旦一个地区或鸡场发生,很难彻底消灭。根据腺肌胃炎的发病情况,可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食量基本正常,有料便和轻度的水便,鸡只长势缓慢,鸡冠中部萎缩,向一侧倾斜,几乎没有伤亡。(脾气虚)

第二阶段:外观看鸡群个体差异明显,出现白腿鸡,毛乱,叨料(尤其是换料后明显),个别鸡羽毛蓬乱,缩头垂尾,呆立,无精神,翅膀下垂,采食量开始明显下降,过料拉稀,怕冷,遇冷病情加重或凌晨加重。(脾阳虚)

第三阶段:采食量急剧下降,严重的不足正常采食量的一半,个体差异明显加大,腿触摸发凉,泄殖腔部常有白黄色粪便(久泻不止),形体消瘦。(脾肾阳虚)

从中兽医角度讲,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动物机体的水谷运化功能,皆与脾胃密不可分。五脏对应五时,五时所主之脏先受邪,而脾主长夏,即夏秋之季频发也能说明病位在脾。

第一阶段,鸡只的采食量正常,但已经有了过料和水便,说明此时胃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并未减退,但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功能衰退,即表现脾气虚,它是以脾脏本身的运化功能衰退为主,多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等,本证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治疗宜益气健脾,可用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亦可用玉屏风或者四逆汤

第二阶段,从外观看鸡群个体已经有明显差异,出现白腿鸡,毛乱,叨料(尤其是换料后明显),个别鸡羽毛蓬乱,缩头垂尾,呆立,无精神,翅膀下垂,采食量开始明显下降,其中腿颜色变白/毛乱/缩头/无精神/翅膀下垂等均为虚证,此时不仅脾运化水谷及水液功能衰退,胃无法继续纳食提供能源,故出现采食量下降,《临证指南医案》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消化饮食、输布精微,发挥供养全身之用;怕冷,遇冷病情加重或凌晨加重则为阳虚,凌晨为阴中之阴,所以凌晨会加重,此时的症状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加重,即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为中焦阳气衰退,里寒现象比较突出,所以临床表现除一般脾失健运、食入运迟等变化外,尚有明显的形寒肢冷、泄泻清谷等,本证以脾运失健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治疗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可选用理中汤。

冀中五味健脾合剂(理中汤+山药、神曲)

五味健脾合剂

组方:党参、炒白术、六神曲、山药、炙甘草

炒白术为君药,补脾益气色黄味甘,走中土,土为万物之母,脾旺则脏腑强健,长养体重;

党参为臣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山药补脾养胃、益肺生津、补肾涉精,二药为佐助,强化燥湿健脾;

炙甘草补脾益气、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用量:饮水,ml兑水斤,连用5天。

两天增食看得见,长期添加粪便成型促生长、土鸡口感风味好

第三阶段鸡只表现采食量急剧下降,个体差异明显加大,腿触摸发凉,泄殖腔部常有白黄色粪便,形体消瘦,对于蛋鸡来说,此时可导致产蛋量下降。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即导致脾肾阳虚,本证一般以久泻不止,完谷不化,形体消瘦等与寒证(畏寒肢冷)并见为辨证要点,治疗宜温脾散寒,止泻止痛,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四逆汤)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人参姜,白术甘草蜜同尝;

温阳祛寒益脾气,寒热腹痛要辨清。

4.新玉米的应用

新玉米除了水分比较大外,还有就是它虽然收获了,但还不是完全的成熟。我们养鸡户往年也有使用新玉米而产蛋量减少的例子,但我们往往归罪于天气的逐渐变凉和新玉米的水分比较大。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储存一段时间(5-6周)含量逐渐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和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研究较多,由于不消化不吸收,不会给人体增加热量,可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有利于减轻体重、促进脂肪氧化、增加脂肪排出。以上作用对人体减轻体重有益,但对于动物生产却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软便、饲料报酬高等症状。

新玉米的特点

1、新玉米下来,需要一个月的后熟期,即淀粉转化过程。如果转化未完成,则能量不足。蛋鸡表现为减蛋、消瘦;鸡群肠道病加重。

2、新玉米,水分大,易发霉。

霉菌的衍生物霉菌毒素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骨髓、肝脏等,大大降低鸡体的抗病能力。

3、有的农户,因新玉米的营养价值低而添加油脂,结果适得其反,更会加重腹泻,既浪费钱财,又损害鸡群健康。

对新玉米进行数据科学分析发现

只有经过2次成熟,才能将产能发挥完整,刚下市的玉米,含有一种不易被动物吸收的大分子多糖,粘性大,不吸收,吃的稍多,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有人用鲜嫩的玉米煮熟或烧熟,多吃几口就拉肚子。

只有待晒干的新玉米,放置1个半月以上,让粮食第二次成熟,使大分子多糖转化成容易吸收的淀粉,能量才能被很好利用。这个过程也叫淀粉化过程。

顺便说一句,粮食水分超标不是引起拉稀的原因,只会引起采食量上升,饮水减少,腐败周期缩短。科学的做法是玉米晒干后放置1个半月以后再用,也可以新陈玉米按一定比例掺合,待一个半月后完全替换。

饲料存放●●

离锅炉,热源远一点;

存放的时间再短一点;

存放的地点再干一点;

放到屋里不能太热,霉变,(腺肌胃炎、减料)

放到屋外不能太凉,起腹膜炎(腹腔泡沫)

?当谷物内水分大于7%,再高湿、温度在24-35℃时,霉菌毒素极易产生。甚至几个小时就能达到中毒量。所以,在夏季或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霉菌毒素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

?目前饲料、原料的保管上,变得粗放了。例如玉米,在不作为人的口粮后,生产、晾晒、保管等环节比以前差的多得多,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毒素污染。

1,饲料中玉米霉菌毒素严重超标。

2,饲料中其它成份霉变。

3,饲料加工后,存放过程中吸潮发生霉变。或内袋破损,或久放,或存放地潮湿,直接挨潮湿地。

4,料罐或绞笼内壁残留。

5,夏季高温高湿料槽添料太多,久存会发生霉变酸败。

6,鸡群吐水或水线乳头漏水到料槽,形成酸败。

7,水罐、水线没有及时清洗。

8,水被污染,大肠杆菌、霉菌超标。

9,鸡舍灰尘太多,含有大量霉菌。

10,水帘用完后没做消毒处理,水帘发霉严重,排风打开,鸡直接吸进带霉菌的空气。

11,粪便不能及时清除而发霉。

12,人为添加不合格的添加剂,携带大量霉菌。

霉菌及毒素引发的疾病

霉菌引发的疾病----禽曲霉菌病。

霉菌毒素引发的疾病----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性肌腺胃炎。

霉菌及毒素引起的禽群表现

1、肉鸡生长缓慢,采食慢,腿爪颜色发浅、发白,色素沉积不良。后期采食慢,不涨料,料肉比急剧增高。

2、腹泻,饲料便,使用大量肠炎、球虫药物无效,严重影响饲料报酬;

3、肠炎、球虫反复发病,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不敢停药,药费增高;

4、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后,体内的抗体不能达到应有的滴度,后期易感染非典型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很多抗病毒药物越用效果越差,后期鸡群群死亡率大大提高;

5、鸡群出现肝肾问题,严重出现花斑肾,剖检外观很像肾传支;

6、鸡群出现勾料现象,不敢采食大的饲料颗粒,只采食较细的颗粒和料末。有些技术人员一看到“勾料”就认为是小肠球虫,但剖检也看不到明显的球虫症状,小肠球虫药用了几个疗程也不见好;

7、个体大小不一,出栏体重轻;

8、蛋鸡产蛋下降,蛋壳变白,用输卵管炎、病毒药物无效果

9、羽毛松乱,鸡爪发白;

10、鸡群出现吐水现象,外观很像新城疫表现;

11、出现伸颈张口呼吸现象;

12、肉鸭出现瘫痪,用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无效现象。

本病常用1:硫酸铜溶液或在饮水中添加0.07%的硫酸铜连服1周,制霉菌素按每公斤饲料加入50-mg(预防量减半)连用1~3周,或每只每次20mg,每天2次连喂7d。投服制霉素时,还需适量补给复合维生素B,对大群防治有一定效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jbgs/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