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观察温馨提醒:
是药三分毒,千万不可以按本文的非专业介绍用来治病!
肯定有存在谬误的地方,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图片来源▍山之音
摄影作者▍祁凯章
图片转自▍心行青海
文字说明▍青观察收集整理于网络
标题为青观察制作
青觀察編輯▍癸亥
圆穗蓼
俗名羊羔花,学名圆穗蓼,是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弯曲,直径1-2厘米。茎直立,高8-30厘米。基生叶长圆形或披针形;叶柄长3-8厘米;茎生叶较小狭披针形或线形,叶柄短或近无柄。总状花序呈短穗状,顶生,长1.5-2.5厘米,直径1-1.5厘米;苞片膜质,卵形,顶端渐尖,长3-4毫米,每苞内具2-3花;花梗细弱,比苞片长;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花药黑紫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及其毗邻地区的高山、亚高山草甸中,且是草甸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
圆穗蓼为不可多得的良好饲用植物。在高山和亚高山地区,牛、马、绵羊、山羊等各种家畜均喜食,尤其在花果期,其花序甘甜可口,牦牛、绵羊更为喜食,具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特点。据分析,氨基酸含量是珠芽蓼的1.5倍,具有抓膘催肥作用,是高寒地区优良牧草。
圆穗蓼亦可入药,用于治胃病、消化不良、痢疾等。
羊羔花得名是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母羊在生下小羊之舌,所遗留的胎盘落在草丛中,于是变成了如羊毛般洁白的化朵,藏毛称之为羊羔花。似乎在西部高原藏区,这种说法更流行些,但究毫羊羔花确切指向哪种植物,却是众说纷纭。被老阿妈称为羊羔花的白色植物名叫圆穗蓼。
珠芽蓼
珠芽蓼(学名:PolygonumviviparumL.)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弯曲,黑褐色,直径1-2厘米。产中国东北、华北、河南、西北及西南。生山坡林下、高山或亚高山草甸,海拔-米。朝鲜、日本、蒙古、高加索、哈萨克斯坦、印度、欧洲及北美也有。根状茎入药,清热解毒,止血散瘀。
俗名猴娃七、山高梁、蝎子七、剪刀七、染布子等。
典型高山草甸植物,耐寒性强,与嵩草(Kobresiebellardii(Al1)Degl.)、苔草(Carexspp.)形成高寒草甸,与一些杂类草共同形成色彩绚丽的五花草甸。在群落中,常为优势种或亚优势种,有时可下降到海拔较低的河谷草甸与山地林缘草甸。具有肥厚块状的根茎,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能经受霜雪的多次袭击,仍保持生机。在生长季节内,对温度较为敏感,在阳光充足的山地阳坡、低洼向阳沟谷、海拔较低的地区,生长旺盛。对水分和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与瘠薄土壤,适生于潮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土上。一般在6月开花,7~8月结实,9月初枯黄进入冬眠。
茎叶青鲜时绵羊、山羊乐食,马、牛可食,骆驼不食。珠芽蓼是高山、亚高山草甸的主要植物成分之一,草质柔软,营养较好,特别是果实成熟后富含蛋白质,是家畜催肥抓膘的良质饲料。
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nm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苦、涩,凉。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白带,崩漏,便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雪灵芝,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甘肃蚤缀ArenariakansuensisMaxim.的全草。
具有清热止咳,利湿退黄,蠲痹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外感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甘肃蚤缀,又名甘肃雪灵芝(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多年生垫状草本,高4-5厘米。主根粗壮,木质化,下部密集枯叶。叶片针状线形,长1-2厘米,宽约1毫米,基部稍宽,抱茎,边缘狭膜质,下部具细锯齿,稍内卷,顶端急尖,呈短芒状,上面微凹入,下面凸出,呈三棱形,质稍硬,紧密排列于茎上。花单生枝端;苞片披针形,长3-5毫米,宽1-1.5毫米,基部连合呈短鞘,边缘宽膜质,顶端锐尖,具1脉;花梗长2.5-4毫米,被柔毛;萼片5,披针形,长5-6毫米,基部较宽,边缘宽膜质,顶端尖,具1脉;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4-5毫米,基部狭,呈楔形,顶端钝圆;花盘杯状,具5个腺体;雄蕊10,花丝扁线形,长约4毫米,花药褐色;子房球形,1室,具多数胚珠,花柱3,线形,长约3毫米。花期7月。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
生于海拔-m的石灰岩山地草原或石隙间。
瞿麦,中药名。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瞿麦DianthussuperbusL.和石竹D.chinensis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的功效。主治淋证,闭经,月经不调,痈肿,目赤翳障,浸淫创毒等。
多年生草木,高达1m。茎丛生,直立,无毛,上部二歧分枝,节明显。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9cm,宽1-4mm,先端渐尖,基部成短鞘状包茎,全缘,两面均无毛。两性花;花单生或数朵集成稀疏歧式分枝的圆锥花序;花梗长达4cm;小苞片4-6,排成2-3轮;花萼圆筒形,淡紫红色,长达4cm,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边缘膜质,有细毛;花瓣5,淡红色、白色或淡紫红色、先端深裂成细线状,基部有长爪;雄蕊10;子房上位,1室,花柱2,细长。蒴果长圆形,与宿萼近等长。种子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主要用于淋证,闭经,月经不调,痈肿,目赤翳障,浸淫创毒等。
露蕊乌头,中药材名。本品为毛茛种植物露蕊乌头的根、叶、花。花期采花和叶,秋季挖根,晒干。功能主治为:驱风镇痛。根:治关节疼痛。花:治麻风。叶:内服驱虫;碾末撒布,治疥癣。
为一年生草木,具直根。茎高25~厘米,有短柔毛,通常分枝。叶互生,具长叶柄,基部膨大,但不成鞘状;叶片宽卵形,长3.5~6.4厘米,宽4~5厘米,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狭卵形,全缘或生1~2牙齿,两面无毛,唯有叶下面脉上有稀疏毛。总状花序具6~16花,疏生柔毛;下部花梗长2~9厘米;小苞片生于花梗上部与花邻接,条形,有时下部的叶状;萼片5,蓝紫色,具长爪,外面有柔毛,上萼片船形,高约1.8厘米;花瓣2~5,爪粗,瓣片扇形,具纤毛,距极短;雄蕊多数,露出花被之外;花丝有微柔毛;心皮6~13。u果3~5个,长0.8~1.2厘米;无柄。种子多数。
分布西藏、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肃。
草玉梅,别名土黄芩,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二歧银莲花Anemonedichotoma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挖根,晒干。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止痢,舒筋活血。用于痢疾,疮疖痈毒,跌打损伤。
无距耧斗菜,中药名。为毛茛科耧斗菜属植物无距耧斗菜AquilegiaecalcarataMaxim.的带根全草。植物无距耧斗菜,分布于我国西藏东部、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青海。具有解表退热,生肌拔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烂疮,黄水疮。
根粗,圆柱形,外皮深暗褐色。茎1-4条,高20-60(80)厘米,径2-2.5毫米,上部常分枝,被稀疏伸展的白色柔毛。基生叶数枚,有长柄,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宽5-12厘米,中央小叶楔状倒卵形至扇形,长1.5-3厘米,宽几相等或稍宽,三深裂或三浅裂,裂片有2-3个圆齿,侧面小叶斜卵形,不等二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粉绿色,疏被柔毛或无毛;叶柄长7-15厘米。茎生叶1-3,形状似基生叶,但较小。花2-6朵,直立或有时下垂,直径1.5-2.8厘米;苞片线形,长4-6毫米;花梗纤细,长达6厘米,被伸展的白色柔毛;萼片紫色,近平展,椭圆形,长1-1.4厘米,宽4-6毫米,顶端急尖或钝;花瓣直立,瓣片长方状椭圆形,与萼片近等长,宽4-5毫米,顶端近截形,无距;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花药近黑色;心皮4-5,直立,被稀疏的柔毛或近无毛。蓇葖长8-11毫米,宿存花柱长3-5毫米,疏被长柔毛;种子黑色,倒卵形,长约1.5毫米,表面有凸起的纵稜,光滑。5-6月开花,6-8月结果。
分布于我国西藏东部、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青海。生于海拔-米间山地林下或路旁。
拟耧斗菜,别名假耧斗菜、榆莫得乌锦、益母宁精。拉丁学名:Paraquilegiamicrophylla,毛茛科拟耧斗菜属,分布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肃等地。
拟耧斗菜,根状茎细圆柱形至近纺锤形,叶多数,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毛;叶片轮廓三角状卵形,中央小叶宽菱形至肾状宽菱形,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花葶直立,比叶长,萼片淡堇色或淡紫红色,偶为白色,倒卵形至椭圆状倒卵形;花瓣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蓇葖直立,种子狭卵球形,褐色,一侧生狭翅,光滑。6~8月开花,8~9月结果。其有药用价值。
拟耧斗菜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地上部分:苦、涩,寒。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于刀枪伤,接骨。根、种子:用于乳痈,恶疮痈疽。治子宫出血等症(西藏常用中草药);在四川西北部民间用根和种子治乳腺炎、恶疮痈疽等症。
甘青铁线莲,Clematistangutica(Maxim)Korsh,毛茛科铁线莲属落叶藤本。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南部和东部、青海、新疆、四川西部、西藏等地。
全草入药,可健胃、消食,治消化不良、恶心,并有排脓、除疮、消痞块等作用。
落叶藤本,长1-4米(生于干旱沙地的植株高仅30厘米左右)。主根粗壮,木质。茎有明显的棱,幼时被长柔毛,后脱落。一回羽状复叶,有5-7小叶;小叶片基部常浅裂、深裂或全裂,侧生裂片小,中裂片较大,卵状长圆形、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2-)3-4(5.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钝,有短尖头,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缺刻状的锯齿,上面有毛或无毛,下面有疏长毛;叶柄长(2-)3-4(-7.5)厘米。花单生,有时为单聚伞花序,有3花,腋生;花序梗粗壮,长(4.5-)6-15(-20)厘米,有柔毛;萼片4,黄色外面带紫色,斜上展,狭卵形、椭圆状长圆形,长1.5-2.5(-3.5)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外面边缘有短绒毛,中间被柔毛,内面无毛,或近无毛;花丝下面稍扁平,被开展的柔毛,花药无毛;子房密生柔毛。瘦果倒卵形,长约4毫米,有长柔毛,宿存花柱长达4厘米。花期6月至9月,果期9月至10月。
中文名:白蓝翠雀花
拉丁名:DelphiniumalbocoeruleumMaxim.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属中文名:翠雀属
属拉丁名:Delphinium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除热。治大肠湿热、泻痢脓血、里急后重、三焦湿热症。
白蓝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40-60cm,被反曲的短柔毛。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或存在,下部叶有长柄;叶柄长3.5-13cm;叶片五角形,长1.4-5.8cm,宽2-10cm,3裂至近基部,一回裂片通常一至二回深裂,小裂片狭卵形或披针形,宽2.5-5mm,具1-2枚牙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伞房花序有3-7朵花;下部苞片叶状;花梗长3-12cm,被反曲短柔毛;小苞片生花梗近顶部或与花邻接;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宽卵形,长2-2.5cm,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长1.7-2.5cm,末端稍向下弯曲;花瓣2,无毛;退化雄蕊2,黑褐色,瓣片卵形,2浅裂或裂至中部,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花丝被短毛;心皮3,被短柔毛。蓇葖果,长约1.4cm。种子四面体形,长约1.5mm,有鳞状横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海拔-m的山地草坡或林下,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翠雀为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故又名飞燕草、鸽子花,花径4厘米左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阳性,耐半阴,性强健,耐干旱,耐寒,喜冷凉气候,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忌炎热原产于欧洲南部,中国分布在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等地。翠雀高35-65厘米,茎具疏分枝,叶掌状全裂。总状花序具3-15花,轴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对称;小苞片条形或钻形;萼片5,花瓣状,蓝色或紫蓝色,长1.5-1.8厘米,上面1片有距,先端常微凹;花瓣较小,距突伸于萼距内;退化雄蕊2个,雄蕊瓣化,瓣片宽倒卵形,微凹,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心皮3个,离生。蓇葖果3个聚生。花期8-9月。适宜布置花坛、花径,也可作切花。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
多年生草本,高8—60厘米。茎通常分枝,与叶柄均被反曲短柔毛。基生叶片近圆形,宽1.8—5厘米,3全裂,中裂片菱状倒卵形,细裂,末回裂片线形,宽1.5—4毫米,顶端具短尖,侧裂片扇形,二至三回细裂,背面疏生较长柔毛,腹面密被短伏毛,叶具长柄;叶柄长3.5—14厘米;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渐变小。伞房花序常呈伞状,具1—7花;花梗细,长5—8厘米,与花序轴均密被反曲的白色短柔毛,有时杂有开展白柔毛和黄色短腺毛;萼片紫蓝色,稀白色,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厘米,外面有短柔毛,有时基部密被长柔毛,萼距钻形,长1.8—2.8厘米,基部粗2—3毫米;花瓣蓝色,无毛;退化雄蕊蓝色,瓣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不裂或微凹,腹面被黄色髯毛;花丝疏生短毛或无毛;雌蕊5,子房密被短柔毛。瞢荚果长1.1一1.3厘米。
白蓝翠雀含生物碱及氨基酸,黄酮反应不明显。蓝花翠雀含生物碱及黄酮化合物。采集加工:7—8月采全草,以流水洗去泥土,将花摘出,分别晾干。性味功用:甘、平;消炎,止泻,敛疮;治热泻、寒泻、胆病、肝病,外敷疮口。
产于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肃;生于海拔2—米的林下、林缘及草原等处;分布于不丹、锡金、尼泊尔。药材:干燥全草,以花最佳。
川赤芍(学名:PaeoniaveitchiiLynch)为毛茛科芍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甘肃、青海、四川、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米至3,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草丛中、路旁及山坡疏林中,是较矮小的芍药属品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多年生草本,高30-cm。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m。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cm;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m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顶端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cm;苞片2-3,披针形,长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m,宽1-1.4cm,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宽1.5-3m,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5-10mm,花药黄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绒毛,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m,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petaloideumL.
别名马尾黄连、多花蔷薇,多年生草本花卉,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毛茛科唐松草属。瓣蕊唐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茎高20-80厘米,上部分枝。基生叶数个,为三至四回三出或羽状复叶;小叶草质,形状变异很大,宽倒卵形,菱形或近圆形。花序伞房状,有少数或多数花;萼片4,白色,卵形;雄蕊多数,花药狭长圆形,花丝上部倒披针形,比花药宽。瘦果卵形,有8条纵肋。6-7月开花。
瓣蕊唐松草生于山坡草地;海拔分布-米,分布于朝鲜、西伯利亚地区,中国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根可治黄疸型肝炎、腹泻(内蒙古中草药)、痢疾、渗出性皮炎等症(宁夏中草药手册)。
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是小檗科淫羊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淫羊藿喜阴湿,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是一种生态幅度大的温带及亚热带药用植物。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挥发油、蜡醇、植物甾醇、鞣质、维生素E等成分。能兴奋性机能,对动物有促进精液分泌作用。还有降压(引起周围血管舒张)、降血糖、利尿、镇咳祛痰以及维生素E样作用。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新加波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淫羊藿能有效杀死乳腺癌细胞,但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南北朝时期,有些牧羊人发现,羊啃吃一种小草后,发情次数明显增多。公羊阳具勃起不软,与母羊交配次数增多,交配时间延长,而吃其他野草则无此功效。
有一次,陶弘景采药途中,无意中听牧羊人谈及此事,后经实地考察,认定这种小草具有壮阳的作用。由于此草能使羊淫性增加,陶弘景便给这种草取名为“淫羊藿”。
桃儿七,为小檗科植物桃儿七的干燥根茎及根。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褐色。茎单一,具纵条纹,基部被膜质鞘。叶2,生于茎项,近圆形,3~5深裂,再次分裂至中部;基部心形。花单一,先叶开放;花瓣6,白色至蔷薇红色,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基部渐狭;雄蕊6,雌蕊1;子房近圆形。浆果卵圆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桃儿七有祛风湿、利气活血、止痛、止咳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麻木、跌打损伤、风寒咳嗽、月经不调。多配伍用;酒浸服每次0.6~0.9g。
应用1.劳伤咳嗽,风寒咳嗽:桃儿七、羌活、贝母、沙参各6g。水煎服。
2.心胃痛:桃儿七、长春七各3g,太白米4.5g,朱砂七9g,木香2.4g,石耳子、枇杷玉各6g,香樟木9g。水煎服。
3.慢性气管炎:桃儿七,黄酒炒后研粉,水冲服。
条裂黄堇,别名铜棒锤、铜锤紫堇。拉丁学名:CorydalisIimearioidesMaxim,罂粟科紫堇属,产地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条裂黄堇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细弱,高30~50厘米,不分枝,在中部以上疏生数叶。叶互生,羽状全裂,裂片线形至狭披针形,基生叶通常不存。总状花序,花瓣黄色,上面花瓣距近圆筒形,末端圆形,稍向下弯,下面花瓣基部囊状。蒴果狭长圆形,成熟时下垂,种子扁圆形,亮黑色。其纺锤形根块,常数个簇生,褐色,可入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疼,除风湿的功效。治跌打损伤,劳伤,风湿疼痛,皮肤风痒症。
野罂粟,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野罂粟PapavernudicauleL.黑水野罂粟PapavernudicauleL.subsp.amurenseN.A.Busch和海罂粟GlauciumfimbrilligerumBoiss.的果实、果壳或带花的全草。野罂粟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宁夏、新疆等地;黑水野罂粟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海罂粟分布于新疆。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镇痛之功效。用于久咳喘息,泻痢,便血,脱肛,遗精,带下,头痛,胃痛,痛经。
多刺绿绒蒿,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胸背疼痛,风热头痛,关节肿痛。
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刺长0.5-1厘米。主根肥厚而延长,圆柱形,长达20厘米或更多,上部粗1-1.5厘米,果时达2厘米。叶全部基生,叶片披针形,长5-12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而入叶柄,边缘全缘或波状,两面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平展的刺;叶柄长0.5-3厘米。花葶5-12或更多,长10-20厘米,坚硬,绿色或蓝灰色,密被黄褐色平展的刺,有时花葶基部合生。花单生于花葶上,半下垂,直径2.5-4厘米;花芽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或更大;萼片外面被刺;花瓣5-8,有时4,宽倒卵形,长1.2-2厘米,宽约1厘米,蓝紫色;花丝丝状,长约1厘米,色比花瓣深,花药长圆形,稍旋扭;子房圆锥状,被黄褐色平伸或斜展的刺,花柱长6-7毫米,柱头圆锥状。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稀宽卵形,长1.2-2.5厘米,被锈色或黄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刺基部增粗,通常3-5瓣自顶端开裂至全长的1/3-1/4。种子肾形,种皮具窗格状网纹。花果期6-9月。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于海拔4-m的草坡、石砾缝中。
全缘叶绿绒蒿(学名:Meconopsisintegrifolia(Maxim.)Franch.)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全体被锈色和金黄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主根粗约1厘米,向下渐狭,具侧根和纤维状细根。茎粗壮,高达厘米,粗达2厘米,不分枝,具纵条纹,幼时被毛,老时近无毛,基部盖以宿存的叶基,叶基密被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
别名阿拍色鲁(青藏藏语),慕琼单圆(西藏),黄芙蓉、鹿耳菜等。
生于海拔2-米的高山灌丛下或林下、草坡、山坡、草甸。
分布于甘肃西南部(夏河、会川)、青海东部至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西藏东部。缅甸东北部有分布。
主要含有机酸、挥发油、糖类、鞣质、生物碱、香豆素等成分。
中药名:绿绒蒿,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罂粟科植物全缘叶绿绒蒿的全草或根。性味功效:苦;涩;寒;小毒。清热利湿;止咳。
红花绿绒蒿,别名阿柏几麻鲁(藏名),为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的花茎及果实。8~9月采花茎及果实,分别干燥处理,收存备用。
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细长,全株有金黄色长毛,叶12~20,均基生,有长柄,长6~34厘米;叶片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2.8~18厘米,宽1.2~3厘米,有3或5条主脉,边缘全缘,两面均生短糙毛。花梗1~6条,高32~75厘米,生伸展的糙毛;花单生花葶顶端,下垂;花瓣4(~6),深红色,狭椭圆形,长达9厘米,宽达4厘米,先端钝;雄蕊长达2.4厘米,花药长约3.5毫米,花丝条形,淡红色;子房卵形,密生黄色粗毛,花柱几不存,柱头短圆柱形,有数棱,呈翼状。蒴果,有黄色刺毛。
生于林缘、沟边、山坡草地。分布四川西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南部。
性味苦涩,微温。归经入肝、肾经。功能主治镇痛,止咳,固涩,抗菌。治遗精,白带,肝硬化。
①治神经性头痛:红花绿绒蒿配藁本,煎汤服。
②治肠炎:红花绿绒蒿配地榆、荠菜,煎汤服。
③治遗精,白带,肾性水肿:红花绿绒蒿配悬钩子根、峨参,炖肉吃。
五脉绿绒蒿,别名欧摆完保(藏名),野毛金莲、毛叶兔耳风、毛果七、欧贝完保,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花蕾,6~8月采花,晾干。
植物形态详毛叶兔耳风条。性味微甘辛,寒。功能主治清热。治肝炎,胆囊炎,肺炎,肺结核,胃溃疡。
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Reg.
多年生草本花卉,被子植物门木兰纲罂粟目罂粟科绿绒蒿属
五脉绿绒蒿花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基部盖以宿存的叶基,其上密被淡黄色或棕褐色、具多短分枝的硬毛。
小丛红景天,(拉丁学名:Rhodioladumulosa(Franch.)S.H.Fu)为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根颈粗壮,分枝,地上部分常被有残留的老枝。花茎聚生主轴顶端,长5-28厘米,直立或弯曲,不分枝。种子长圆形,长1.2毫米,有微乳头状突起,有狭翅。花期6-7月,果期8月。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湖北、山西、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生于海拔-米的山坡石上。
别名雾灵景天、凤尾七等。
根颈药用,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
三脉梅花草,(学名:Parnassiatrinervis)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圆锥状或呈不规则形状,其上有褐色膜质鳞片,周围长出发达纤维状之根。基生叶4-9,具柄;叶片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5毫米,宽5-1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微心形、截形或下延而连于叶柄,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突起3-5条弧形脉;花期7-8月,果期9月开始。
生长于海拔3-米的山谷潮湿地、沼泽草甸或河滩上。产自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模式标本采自西藏西部。全草:苦,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山地虎耳草,分布于不丹至克什米尔地区以及中国大陆陕西、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和南部。
山地虎耳草,拉丁名:SaxifragamontanaH.Smith,别名寒仁交木(藏语),为虎耳草科植物山地虎耳草的全草。功效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用治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痈肿疮毒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本品味苦、性凉,入肝经。具平肝阳、清肝火之功。镇痛用于神经痛。性味归经淡、苦,凉;肝经。花入药,治头痛、神经痛等。
东方草莓,(学名:FragariaorientalisLosinsk),又称泡泡莓。多年生草本,高5-30厘米。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形态特征上相应也有一定的变异,从我国东部向西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植株一般变矮小,花朵减少至1-2朵,茎、叶柄上毛也变稀疏至脱落。与野草莓F.vescaL.极为相似。果实鲜红色,质软而多汁,香味浓厚,略酸微甜,可生食或供制果酒、果酱。可用于血热性化脓症,肺胃瘀血,止渴生津,祛痰。
鹅绒委陵菜,蕨麻(学名:PotentillaanserinaL.)是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向下延长,有时在根的下部长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茎匍匐,在节处生根,常着地长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基生叶为间断羽状复叶,叶柄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小叶对生或互生,无柄或顶生小叶有短柄,椭圆形,倒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密被紧贴银白色绢毛,叶脉明显或不明显,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单花腋生;花直径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形。
该种分布较广,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生长于海拔-4米的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草甸。
蕨麻在中国甘肃、青海、西藏高寒地区,根部膨大,含丰富淀粉,市称“蕨麻”或“人参果”,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根含鞣料,可提制栲胶,并可入药,作收敛剂;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
蕨麻在中国青海、西藏高寒地区,根部膨大,含丰富淀粉,市称“蕨麻”或“人参果”,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根含鞣料,可提制栲胶,并可入药,作收敛剂;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
银露梅,蔷薇科委陵菜属物种。生于海拔-米山坡草地、河谷岩石缝中、灌丛及林中。嫩叶可代茶叶饮用。花、叶入药,有健脾、化湿、清暑、调经之效。
灌木,高0.3-2米,稀达3米,树皮纵向剥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对,稀3小叶,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轴汇合,叶柄被疏柔毛;小叶片椭圆形、倒卵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0.5-1.2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几圆形,边缘平坦或微向下反卷,全缘,两面绿色,被疏柔毛或几无毛;托叶薄膜质,外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顶生单花或数朵,花梗细长,被疏柔毛;花直径1.5-2.5厘米;萼片卵形,急尖或短渐尖,副萼片披针形、倒卵披针形或卵形,比萼片短或近等长,外面被疏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顶端圆钝;花柱近基生,棒状,基部较细,在柱头下缢缩,柱头扩大。瘦果表面被毛。花果期6-11月。
生于山坡草地、河谷岩石缝中、灌丛及林中。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湖北、四川、云南。朝鲜、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
叶与果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嫩叶可代茶叶饮用。花、叶入药,有健脾、化湿、清暑、调经之效。
金露梅,别名金腊梅、金老梅、药王茶、棍儿茶、扁麻、木本委陵菜。蔷薇科金露梅Dosiphorafruticosa(L.)Rydb.[Potentillafruticosa(L.)Rydb.],以叶、花入药。
分布于辽宁、华北、西北、四川、云南。
性味叶:微甘,平。
功能主治
叶:清暑热,益脑清心,调经,健胃。主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月经不调。
花:藏医用治赤白带下。
青海锦鸡儿,灌木,高0.5-1米,多针刺。小枝粗壮,黄褐色,有明显条棱,无毛;老枝绿褐色或深褐色,有光泽,皮剥落。假掌状复叶有4片小叶;托叶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具刺尖,脱落或宿存;叶柄长5-7毫米,水平开展或向外弯,硬化宿存;小叶狭倒披针形,长6-10毫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无毛。花梗单生,长4-5毫米,稍被短柔毛,关节在基部;花萼钟状,基部不为囊状凸起,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花冠黄色,长16-20毫米,旗瓣宽倒卵形,先端凹入,瓣柄很短,翼瓣长圆形,瓣柄略短于瓣片的1/2,耳与瓣柄近等长,线形,龙骨瓣的瓣柄稍长于瓣片的1/2,耳不明显;子房无毛。荚果圆筒状,长3-4厘米,粗3-4毫米。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长于海拔-米的台地、沙丘、阳坡灌丛。分布于甘肃夏河、青海兴海。
鬼箭锦鸡儿俗名鬼见愁的一种中药材,有接筋续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高寒中生多刺灌木。适生于高寒、湿润的生态环境。是亚洲高山灌丛群落中较重要的建群植物种,有时以多度较高的伴生种在群落中出现,多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砾石山坡、沟缘及林下,常与嵩草、禾草、高山柳及苔草等植物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群落。开花期6~7月,结果期8~9月。
属中等饲用豆科灌木。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较高,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中等,钙的含量中等偏低,含磷很低。适口性较好,在生长季节,绵羊、山羊、牛喜食其嫩枝叶及花,马乐食,鹿秋季采食枝叶及上部的茎皮,由于生长在高寒山区,放牧利用不多。
性味辛、苦、涩;微寒,归经:肝;脾;肾经。
清热解毒,降压。主治乳痈,疮疖肿痛,高血压病。
红花岩黄芪又叫红花岩黄耆、红黄芪,红花岩黄芪是属于黄芪的一种,一般高40-8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红花岩黄芪的用药部位主要是它的根部,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等方面有着非常好效果。
半灌木,高可达1m。幼枝密被短柔毛。叶柄甚短,密被短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mm,下部连合,外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1-41;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2mm,宽3-6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密布小斑点,下面密被平伏短柔毛。总状花序胶生,连花梗长10-35cm;花9-25朵,疏生;苞片早落;花梗长2-3mm,有毛;花萼钟状,长5-6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三角状,短于萼简;蝶形花冠紫红色,有黄色斑点,旗瓣和龙骨瓣近等长,翼瓣短。雄蕊10,二体,花柱丝状,弯曲。荚果扁平,2-3节,节荚斜圆形,表面有横肋纹和柔毛,中部常有l-3个极小针刺或边缘有刺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甘;温。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甘青老鹳草,别名老鹳草、贾贝、珠根老鹳草、拉冈、青藏老鹳草、青藏牻牛儿苗。
为多年生细弱草本,高10~20cm,生有串珠状相连的梨形或钜园形地下块根。茎细瘦,斜升,一次或二次分枝,连同枝、枝有疏伏毛。叶互生,肾状圆形,寛达4~5cm,长达3.5cm,5深裂达基部;裂片从顶部又一至二次分裂,小裂片短条形,全缘,尖头;基生叶的柄长达2cm,茎生叶的柄向上渐短,超过叶片的2倍。花序腋生,远超过叶长,有细长叶柄,顶生2花或4花;萼片长达花瓣之半,有5脉;花瓣紫红色,长约1.6cm,倒卵状圆形,顶端平截。蒴果长2cm,有微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全草入药(四川),能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病。
圆叶小堇菜(学名:ViolarockianaW.Beck.)为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2,米至4,米的地区,多生长于亚高山地带的草坡、林下、高山及灌丛间。
医药:尾申:全株治急慢性胆囊炎,肝炎《滇省志》。全草治妇女气滞血瘀,久婚不孕《哀牢》。
医药:全草:退热。用于发热诸症。
狼毒(学名:StellerachamaejasmeLinn.)是瑞香科狼毒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木质,粗壮,圆柱形,不分枝或分枝,表面棕色,内面淡黄色;茎直立,丛生,不分枝,纤细,绿色,。叶散生,稀对生或近轮生,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形。花白色、黄色至带紫色,芳香,多花的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果实圆锥形,长5毫米,直径约2毫米,上部或顶部有灰白色柔毛,为宿存的花萼筒所包围;种皮膜质,淡紫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各省区及西南地区。生于海拔-米的干燥而向阳的高山草坡、草坪或河滩台地。
狼毒的毒性较大,可以杀虫;根入药,有祛痰、消积、止痛之功能,外敷可治疥癣。根还可提取工业用酒精,根及茎皮可造纸。
柳兰,柳叶菜科柳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茎高约1米,不分枝。叶片披针形,长8-14厘米,宽1-2.5厘米,全缘或有细锯齿。6-8月开花,花序顶生,伸长,苞片线形,长1-2厘米;花直径1.5-2厘米,两性,紫红色或淡红色;萼片几裂至基部,裂片4,线状倒披针形,微带紫红色;花瓣倒卵形,顶端微凹或近圆形,基部是短爪,长1.5厘米。蒴果圆柱形,长7-10厘米。根茎粗,稍木质化。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单叶互生,无柄,叶长披针形,近全缘。总状花序长穗状,生于茎顶。花大而多,红紫色。蒴果线状。花期6-8月。
柳兰全草味苦,无毒,有消肿利水,下乳,润肠之功能。主治乳汁不足,气虚浮肿等。如果用于下乳,用柳兰全草炖猪蹄吃就中。
烈香杜鹃(学名:RhododendronanthopogonoidesMaxim.):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枝条粗壮而坚挺,叶芳香,革质,上面蓝绿色,无光泽,下面黄褐色或灰褐色,叶柄被疏鳞片,花序头状顶生,有花10-20朵,花密集,花萼发达,淡黄红色或淡绿色,花冠狭筒状漏斗形,淡黄绿或绿白色,罕粉色,有浓烈的芳香,花柱短,约与子房等长,蒴果卵形,6-7月开花,8-9月结果。
产海拔-3米。中国甘肃、青海及四川西北部。生于高山坡、山地林下、灌丛中,常为灌丛优势种,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该种在高山地区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叶及花富含挥发油,是很好的香料和化工原料;且药用,对慢性气管炎有疗效;叶并为羚、麝、山羊等的饲料;植株及花叶秀丽芳香,为有价值的观赏植物。
头花杜鹃,中药名。
为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头花杜鹃RhododendroncapitatumMaxim.的枝叶。植物头花杜鹃,分布于我国陕西西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
青海杜鹃
(学名:RhododendronqinghaienseChingexW.Y.Wang)是常绿小灌木,多分枝。枝条向上逐渐密集,黑灰色,树皮纵裂,叶密生枝顶,革质,长圆形,花序顶生,常具2花,花萼紫红色,膜质,深裂至基部,花冠漏斗形,蒴果长圆形,成熟后5瓣深裂达基部。花果期5-7月。生于山地阴坡,海拔米。分布于中国青海南部。
百里香杜鹃,杜鹃花科百里香叶杜鹃,以枝、叶入药平喘。主产于甘肃、青海。
西藏点地梅,中药名。
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属西藏点地梅AndrosacemariaeKanitz的全草。分布于甘肃南部、内蒙古(贺兰山)、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牙痛。蒙药治浮肿,水肿,肾热,骨蒸痨热,发症,关节疼痛。
甘青报春,多年生草本,全株无粉。根.状茎粗短,具多数须根。叶丛基部无鳞片;叶椭圆形.椭圆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连柄长4-15(20)厘米,先端钝圆或稍锐尖,基部渐狭窄,边缘具小牙齿,稀近全缘,干时坚纸质,两面均有褐色小腺点,中肋稍宽,侧脉纤细,不明显;叶柄不明显或长达叶片的1/2,很少与叶片近等长。花葶稍粗壮,通常高20-60厘米;伞形花序1-3轮,每轮5-9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6-10(15)毫米;花梗长1-4厘米,被微柔毛,开花时稍下弯;花萼筒状,长1-1.3厘米,分裂达全长的1/3或1/2,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边缘具小缘毛;花冠朱红色,裂片线形,长7-10毫米,宽约1毫米;长花柱花:冠筒与花萼近等长,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2.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短花柱花:冠筒长于花萼约0.5倍,雄蕊着生处约与花萼等高,花柱长约2毫米。蒴果筒状,长于宿存花萼3-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产于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和四川西北部。生长于阳坡草地和灌丛下,海拔3-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藏族民间常用草药,可治神经痛、关节痛、高血压及烫伤、疮疖等。
天山报春(学名:Primulanutans)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下的一个种。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亚洲、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伊尔特、俄罗斯阿尔泰地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安格-萨彦、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连-柯勒、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叶尼塞、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欧布斯克、俄罗斯远东地区、前苏联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青海、新疆等地,生长在海拔至米处,见于寒原、河滩、碱化草甸、林缘、沙地湖盆边缘、山谷草甸、山坡、山坡草甸、湿草甸、滩地、盐渍化草甸、沼泽草甸、沼泽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狭萼报春(学名:Primulastenocalyx)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甘肃南部(洮河流域)、青海东部(门源、大通、久治)、四川西部。
补血草,补血草科属,白花丹科补血草属。别称盐云草、盐云参、匙叶草、矶松。
达乌里龙胆,中文学名:达乌里秦艽(拉丁学名:GentianadahuricaFisch.)为龙胆科龙胆属下的一个种。产于四川,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生于田边路旁、河滩沙地、沟边、向阳山坡及干草原等地。适应海拔-米。
别名小秦艽。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茎多枝,斜生。基生叶大,茎生叶较小。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管状钟形,蓝色。蒴果条状倒披针形。种子多数、表面有细网纹,淡棕褐色。花果期7-9月。 分布于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灌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陕甘宁、青海、四川。蒙古、远东地区也有。 用途:根入药(药材名:秦艽),能祛风湿、退虚热、止痛,主治关节炎、低热、小儿疳积发热。花入蒙药,能清肺、止咳、解毒。
蓝灰龙胆(GentianacaerulaogriseaT.N.Ho),一年生草本,高2-8厘米。茎黄绿色,光滑,在基部多分枝,枝铺散,斜升。蒴果内藏,狭矩圆形或圆柱形,长7.5-8.8毫米,两端钝,边缘无翅,柄细,长1.5-2毫米;种子黑褐色或褐色,矩圆形,长1-1.1毫米,表面有细网纹。花果期8-9月。生于山坡草地、高山草甸,海拔-米。
刺芒龙胆(学名:GentianaaristataMaxim.)是龙胆科的一类一年生草本。高3-10厘米。茎黄绿色,光滑,在基部多分枝,枝铺散。花果期6-9月。生长于海拔1,米至4,米的地区,多生长于草甸草原、高山草甸、林间草丛、林间草原、河滩灌丛下、山谷、草滩、沼泽草地、阳坡砾石地、灌丛草甸、河滩草地及山顶。
龙胆植物花色艳丽,色彩丰富,有紫、白、蓝、黄白等多种颜色,适宜作为花坛、花镜或盆花。龙胆最高不过四、五十厘米,大部份是矮小贴地丛生。一株上有许多分枝,花生于枝上顶端,成古钟形或漏斗形,有4-5个裂瓣,全缘的,也有细裂的成流海似的须。龙胆花在秋冬季一片枯黄的草丛中临风开放,显得分外朴实和幽静,龙胆开花一片片一簇簇,临风摇曳,显出一种淡雅、素静的美,因而成为著名的花卉。
青藏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青藏龙胆GentianaprzewalskiiMaxim.及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花盛期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湿生扁蕾,
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湿生扁蕾Gentianopsispaludosa(Hook.f.)Ma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目赤肿痛,小儿腹泻,疮疖肿毒。
椭圆叶花锚,产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青海、新疆、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辽宁、湖南、湖北。生于高山林下及林缘、山坡草地、灌丛中、山谷水沟边,海拔-4米。尼泊尔(模式标本产地),锡金、不丹、印度、苏联亦有分布。 全草入药,清热利湿、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症。
大花肋柱花为一年生植物。为中国特有植物。产西藏中部、东南部至东部,多生于海拔4-4m的高山草地和灌丛。青海、四川也产。
大花肋柱花,拉丁文名:Lomatogoniummacranthum(DielsetGilg)Fern.龙胆科、肋柱花属一年生草本,茎常带紫红色,分枝少而稀疏,斜升,近四棱形,节间长于叶。叶无柄,卵状三角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茎上部及小枝的叶较小,先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叶脉不明显或仅中脉在下面明显。花5数,生于分枝顶端,常不等大,花梗细瘦,弯垂或斜升,近四棱形,常带紫色,不等长,背面中脉明显;花冠蓝紫色,具深色纵脉纹,裂片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柱头小,下延至子房下部。蒴果无柄,狭矩圆形或狭矩圆状披针形,种子深褐色,矩圆形,表面微粗糙,稍有光泽。花果期8-10月。
微孔草(MicroulasikkimensisHemsl.)为紫草科微孔草属,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以及四川、云南、西藏和陕西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料植物。微孔草富含γ-亚麻酸,是开发特色营养保健食品、保健食用油、新型化妆品和医药产品的理想原料。 别名蓝花花。
青海门源县及西宁市群众食用微孔草籽和油菜籽混合油后,无任何毒性反应的报告;年卫生部中药研究所做了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微孔草油无毒性反应;年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微孔草油软胶囊,委托中国营养研究所、医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大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倍)使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动物试验表明,微孔草油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因此,微孔草油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供各类高血脂、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者服用。另外,微孔草油有消炎、抗溃疡作用。
兰香草,中药名。别名婆绒花、独脚求、石母草等,为马鞭草料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incana(Thunb.)Miq.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具有疏风解表,祛寒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昌,头痛,咳嗽,脘腹冷痛,伤食吐泻,寒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服疽不消,湿疹,蛇伤。
全草含有一种抗菌有效成分兰香草素钠,另含挥发油烯烃化合物,包括有α-侧柏烯,α-蒎烯,樟烯,对-聚伞花素,β-罗勒烯,α-柏木烯,β-甜没药烯,δ-荜澄茄烯,香桧烯,β-蒎烯,β-月桂烯,α-异松油烯,α-荜澄茄油烯,α-(王古)(王巴)烯,β-丁香烯,γ-荜澄茄烯,L-香橙烯及α-葎草烯等。
蓝花荆芥(学名:NepetacoerulescensMaxim.)是唇形科荆芥属的多年生草本;根纤细而长。生于侧枝上的小许多,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略淡,两面密被短柔毛,下面除毛茸外尚满布小的黄色腺点。
分布于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生长于海拔3-米的山坡上或石缝中。
医药:辛木头勤:地上部分和种子主治血热症,血热上行引起的目赤肿痛,翳障,虫病《中国藏药》。
甘西鼠尾草(学名:SalviaprzewalskiiMaxim.)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木圆柱锥状,外皮红褐色,茎高可达60厘米,丛生,上部间有分枝,叶片先端锐尖,边缘具近于整齐的圆齿状牙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茎生叶密被微柔毛。轮伞花序,疏离,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卵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花萼钟形,二唇形,上唇三角状半圆形,下唇较上唇短,齿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紫红色,外被疏柔毛,冠檐二唇形,中裂片倒卵圆形,顶端近平截,侧裂片半圆形。花丝扁平,花柱略伸出花冠,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倒卵圆形,5-8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甘肃西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林缘、路旁、沟边、灌丛下,海拔2-米。
该种根入药,四川作秦艽代用品,云南丽江作丹参代用品。《中华本草》中则作为中药丹参的药材基源之一,功效属活血祛瘀药;安神药。
曼陀罗(学名:DaturastramoniumLinn.)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
曼陀罗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生长于住宅旁、路边或草地上,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草本或半灌木状,高0.5-1.5米茎粗壮,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叶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不对称楔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裂片顶端急尖,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直立,有短梗;花萼筒状,长4-5厘米,筒部有5棱角,蒴果直立生,卵状,长3-4.5厘米,直径2-4厘米。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
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
天仙子,中药名。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解痉止痛,安心定痫的功效。主治脘腹疼痛,风湿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嗽不止,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天仙子中主要生物碱为天仙子胺、东莨菪碱及阿托品等,其药理作用参见“洋金花”。
肉果草,玄参科植物,肉果草属,多年生矮小草本,高3至7厘米,除叶柄有柔毛外,其余各部无毛。生于海拔至m的湿润草地、河谷阶地、沟谷湿地或林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印度也有。肉果草是藏族医药,别名兰石草、哇亚巴,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以全草入药,药性微甘、苦,寒。主要用于养肺排脓,清血热,散结,祛风湿。
功效清肺化痰。用于咳喘痰稠等证。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经。别名:兰石草(西藏)、瓦牙瓦、巴雅杂瓦(西藏藏名)。
藓生马先蒿,中药名。别名土人参,为玄参科植物藓生马先蒿PedicularismuscicolaMaxim.的根。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等地。具有补气固表,安神之功效。用于气血不足,体虚多汗,心悸乏力。
密花角蒿,中药名。为紫葳科角蒿属植物密生波罗花Incarvill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