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及肠化
多数胃癌的发生发展遵循一定规律:正常黏膜--癌前病变--早期胃癌--中晚期胃--广泛转移。其中,从早期发展至中晚期是一个快速且难以及时发现的过程,而癌前病变是一种缓慢且可以逆转的病变。慢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具有较高癌变的危险性,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癌前病变。中医能够辩证论治,通过整体调节有效改善或逆转这一类癌前病理变化,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达到了一定治疗效果。
患者一
年7月,一位65岁男性患者因胃镜检查出“中度胃炎伴重度肠化合并胃黄色素瘤”至陈教授门诊就诊。患者偶有胃脘部隐痛,发作时伴反酸、胃胀等不适,纳寐一般。舌淡红苔白腻,有齿痕,舌下络脉曲张,脉沉缓。
诊断: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胃黄色素瘤
中医诊断:胃脘痛(气血瘀阻证)
患者初诊胃镜病理报告
治疗:陈卫建教授用自拟三草调胃汤随证加减治疗,益气化瘀,祛湿健脾,解毒抗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患者坚持治疗五月余后,疗效显著,现已无明显不适,年11月12日复查胃镜。
患者复诊胃镜检查报告
复查后胃镜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重度肠化变为轻度,胃黄色素瘤消失。
患者二
年4月,一位53岁男性患者因胃镜检查出“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息肉样增生”至陈教授门诊就诊。胃脘部隐隐作痛,伴反酸烧心,口苦口干,纳差,睡眠可,二便无殊,舌淡红苔白腻有齿痕,脉细滑。
诊断: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胃黄色素瘤
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虚湿蕴证)
患者初诊胃镜病理报告
治疗:陈卫建教授用自拟三草调胃汤随证加减治疗,健脾祛湿,益气活血,解毒抗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患者坚持治疗一年余后,疗效显著,现已无明显不适,年11月12日复查胃镜。
患者复诊胃镜检查报告
复查后胃镜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肠化消失,息肉样增生消失。
◇小贴士
1、虽然药物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在于患者自身。只有患者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的治疗疾病。因而,陈教授总会提醒患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或者生冷的食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管是治疗前,治疗中还是治疗后,都不要掉以轻心,给疾病侵害自己的机会。
2、合理运动以及饮食调养对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积极作用,陈教授时常建议患者适当活动,进食蒲公英、花椰菜等抗幽门螺旋杆菌,薏苡莲子赤小豆粥祛湿。
Tips:
①陈教授门诊时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