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和贝壳之战,这8个核心要素定胜负

贝壳是有垄断基因的,这种基因来自于商业模式。

年11月,加利福尼亚的海洋生态学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他们正在跟踪的17条大白鲨在SEFI海域捕食时,碰到了两头虎鲸,在接下来的8个小时内,这17条大白鲨就全部消失了。其中的大多数直到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才重新回到这片海洋猎场。

大白鲨被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成年大白鲨平均体长能长到5米长,体重达到1吨左右。但碰见平均最大可以长到9米长,10吨重的虎鲸,大白鲨毫无胜算。

在自然界,体型、力量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基础法则。

商界的大部分情况中,也适用自然法则。体型较大的动物,可以让猎物二选一,就像电影里的经典镜头:你选择站着死,还是跪着死。

相对于京东,阿里巴巴是体型更大的动物。在地产行业内,相对于58同城,贝壳找房已经是体型更大、可以威胁到猎场的动物。

所以,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屡次炮轰贝壳找房,联盟、举报、谴责,但成功率迄今为止仍然是“0”。

在贝壳眼里,自己是SEFI海域的那只虎鲸,而58同城只是一只大白鲨。

就在58同城姚劲波动用各种关系“举报”贝壳找房通过垄断地位强迫合作方“二选一”的时候,贝壳的管理层正在发起一次公司成立以来声势最浩大的“整风运动”,这次动员的核心思想只有两个:价值观自查、思考如何突破边界。

贝壳“向内归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外部已经没有竞争对手。

从年财报数据看,贝壳在全国二手房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6.22%,新房市占率接近10%。

接下来要触碰的就是姚劲波点出来但没有看透的那个命题:垄断。像虎鲸一样,不垄断海洋,但垄断一片又一片猎场。

姚劲波似乎没有看懂贝壳的模式,不知道为什么攻打贝壳总有一种无力感。

我们送给姚劲波这八条观察:

1、贝壳已经成为房地产中介的龙头。

年我国住房交易市场规模23.2万亿元。其中,新房住宅交易规模13.9万亿元,中介交易规模3.9万亿元;二手房交易规模7.4万亿元,中介交易规模6.5万亿元。

贝壳在其中分别占26.22%和9.54%。而三家最大的开发商,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家合计的市场占有率才接近10%,和贝壳相当。

老大位置被抢,即使姚劲波内心再窝火也没有用。姚劲波应该学习万科,万科丢掉行业老大之后,郁亮很快就喊出“我们不想当老大”,因此才没有被人看笑话,保住了品牌口碑。

2、贝壳是有垄断基因的,这种基因来自于商业模式。

表面上,贝壳在二手房市场的占有率是26.22%,但贝壳才进驻了多个城市。用1/6的城市数量,完成了超过1/4的占有率,将来甚至能到达1/3市占,贝壳的压迫感无意是很强的。

但做二手房,如果在商圈内没有很高的报盘率,拿不到50%以上的房源量,就会很容易被挤压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北京市场上链家店旁边总有一家我爱我家,但近几年这种情况越来也少。

在一个区域、城市内,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占有率,贝壳和链家的ACN根本跑不起来。之前链家在东北、上海接连吃败仗,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要稳固地位,贝壳必然会想方设法提高市场占比。

3、贝壳的市场占比是通过让利实现的。

对于第二点,贝壳看得很明白。所以,贝壳成立前期的发展核心只有一个:规模。对外他们将其称为“网络化效应”。

贝壳实现规模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链家体系的红利。链家开放自己的后台房源,同时输出管理经验,原先那些打不过链家的对手,在链家门店夹缝中生存的、有客户没有房源的门店,一时间都投靠了贝壳系。

商界大佬曾经说过:朋友给你再多东西,你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打了你很多年的对手忽然伸出橄榄枝,给你点好处,你就很容易被感动、同化。

第二阶段,管理模式中让利。比如,垫付佣金,解决中小中介的现金流问题。

有个数据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贝壳的整体GTV从年0.7万亿元增长至年1.9万亿元,提佣率从2.5%下降到了1.6%。

贝壳用提佣率的下滑换取了整体市占率提升。

4、贝壳正在成为一家新房渠道公司。

贝壳年GTV3.5万亿,二手房业务占54.3%,新房业务占40%。但在亿营收中,新房业务超过二手房业务73亿元。

这意味着,在财务方面,新房渠道业务已经成为贝壳的第一大业务线。

更重要的是,在二手房提佣率不断下降,甚至未来还会下降的同时,新房渠道业务的提佣率却在不断上升。

从年到年,贝壳新房的GTV增长了4.5倍,提佣率也从2.54%提高到2.74%,明年预计能提高至2.8%。

一降一增,新房渠道业务在收入、利润上会全面超过二手房业务。

这也是贝壳在部分城市会让开发商“二选一”的底气所在。一方面,开发商的销售压力越来越大,融创、恒大等高增长企业都把回款率列为最主要的KPI之一了,他们回笼资金的诉求很高,对渠道的依赖性就必然会加大。

“渠道绑架开发商”,是一个愿打,一个被迫愿挨。贝壳正好吃到了这个红利,实际上连贝壳管理层都没有料到这个结果。

5、贝壳的流量,和58的流量不是一回事。

贝壳的模式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重。“重”不在门店成本,而是线下的“人”。

58同城是一个“流量中介”,本质是做信息分类流量池的。而贝壳找房的本质还是一个“房产中介”,做的是撮合交易。

所以,58同城和贝壳是不对等的对手。线上流量对贝壳非常重要,但不是致命的,线上更大的作用是讲故事、降低交易成本、顺滑对入驻品牌的管理,其次才是商机。

而线上流量对58同城是致命的,但目前商业领域普遍急功近利,“按效果付费”,即使一个买房人在58上看到一套合适的房子,又去贝壳上印证、联系中介交易,58的作用也可以被操作“清零”。

这方面,58没做好,时代也不站58。

6、德佑和链家,天平开始倾斜。

贝壳成立之初,有人形容“链家是亲儿子,德佑是干儿子,其它入驻品牌是龟孙子”。但现在看,不一样了。

链家的作用下降,一方面因为直营店的模式,很容易碰到扩张边界;另一方面,链家原来是给贝壳输送弹药的,但现在有了新房业务和投资人的钱。贝壳不缺钱,链家的作用自然就下降了。目前,链家最重要的作用是“黄埔军校”和定海神针。

德佑的门店规模已经远远超过链家,在城市拓展和入驻商圈的灵活性上,德佑也胜于链家。贝壳未来有多大规模,主要看德佑的加盟模式能走多远。

7、贝壳没有对手,但有很多敌人。

贝壳的模式,目前没有对手,真的没有。58、阿里、我爱我家都不对等。

但贝壳有很多敌人,以恒大房车宝为代表的开发商自建渠道,以58为代表的流量平台,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我爱我家、中原为代表的房产中介,甚至家装都有竞争对手。

目前威胁最大的依然是开发商自建渠道和互联网巨头。这可能也是贝壳“站队”腾讯的一个原因。

具体内容详见《恒大发起总攻,左晖的对手们汹涌而来》

8、贝壳正在遇到边界困境。

链家的边界是直营店的规模问题,贝壳的边界是协作效应问题。

前年开始,贝壳的新业务增多了,但目前除了家装业务有可能实现1+12,家政、写字楼、城市更新、社区都还是资本支撑的边界拓展。

但左晖的胃口绝对不会止步于眼前,58同城根本不在扫视范围之内。

姚劲波说贝壳找房涉嫌垄断。什么是垄断?什么是强制性“二选一”?

吴晓波说,“这些年,我接触了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事实上,在这些公司的内部,从最高决策人到中层管理者,对于什么是垄断,如何合法地运用大数据,企业的行为边界及消费者的权益边界在哪里,以及如何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正当竞争,他们的认知也是模糊的。”

与其说“不懂”,不如说多数企业根本不屑于研究这个课题。

姚劲波现在说贝壳垄断或许还为时过早,但那一天可能终究还是会来的。

推荐阅读:恒大请回答:,钱都去哪了?起底潘石屹儿子的财富圈贝壳找房多个城市上涨中介费上热搜的副总裁凭什么不道歉?合生走向疯狂龙湖要再造一个链家许家印日进千亿,贾跃亭生不逢时

*

欢迎交流、爆料

欢迎扫描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yczz/1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