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做完胃镜,又辛辛苦苦等待病理结果出来后,却被医生告知:你这是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
患者一下就慌了:啥?医生你说慢点,我这就得胃癌了?
这换谁谁都得吓一跳,又是萎缩又是癌又是病变,这肯定没好事了。
大家先别慌,先听我给解释解释,什么叫萎缩性胃炎,什么又是癌前病变。
02想要明白萎缩性胃炎,就要先知道正常的胃是什么样的。
咱们正常人的胃壁是由四层组成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今天要讲的萎缩性胃炎跟后面两层没啥关系,大家可以直接忽视。
重点是最表浅的是黏膜层,这一层布满了血管,肉眼观察到是红色的,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咱们胃镜下拍到的,就是黏膜上皮的照片。
这一层里还含有有大量的胃腺体,可以分泌胃酸、粘液、蛋白酶原等等我们消化食物所需的东西。
而我们所说的萎缩就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萎缩。
萎缩后,胃镜下看到的胃壁颜色会变淡,原本的红色就会变得红白相间。因为萎缩了,胃黏膜就会变薄,所以还能透见黏膜下的血管,黏膜表面看起来也会粗糙不平。
而腺体萎缩后,咱们消化所需要的工具分泌不足,所以患者就会出现胃胀胃痛、烧心嗳气、不想吃饭等等症状。
为什么胃黏膜会萎缩呢?
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Hp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大约6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都能培养出Hp。
此外,抽烟喝酒、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常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都会导致萎缩性胃炎。
03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癌前病变。
大家都知道做胃镜的时候,医生都会从胃里夹一块肉下来,送去做活检病理。这个呢,就是要从细胞层面看看你的胃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家拿到的病理单,是否有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感染,都一目了然。我们要说的癌前病变,就跟肠化和异型增生有关。
所谓肠化,指的是肠上皮化生,就是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
大家想想,好好的胃里长出了肠子里才有的细胞,那能是好事吗?
而异型增生则是在肠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是上皮细胞不正常了,连腺体的形态和功能都偏离了常态,出现一种类似于肿瘤细胞的增生倾向。
因此,我们把肠化和异型增生称为癌前病变,胃癌的演变过程可以总结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04所以,当你的胃镜报告上写有萎缩性胃炎,病理单上又表示存在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情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那你就要当心啦,一定要好好治疗一下了。
虽然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不是胃癌,但它的确有可能往胃癌的方向进展!
在调整生活习惯和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呢,建议大家同时进行中药治理。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治疗上强调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调节饮食、起居和情志,合理用药,在缓解症状、防止复发以及用药安全性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院脾胃病科针对此病特设了胃痞胃脘痛(慢性胃炎)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将胃癌扼杀在摇篮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