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请登录。
1、新冠肺炎来势凶猛,医院突显价值
1.1.新冠肺炎来袭,医院面临重重压力
年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首次披露了27例和华南海鲜城有关联的肺炎病例。1个月内疫情在全国传播,甚至影响海外多国。多省启动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采取隔离、调整开工、开学时间等措施,并加派医护人员援助湖北。突发的疫情让普通民众、患者、医护人员、政府管理人员都面临压力挑战。
1.1.1.医护人员数量不足,超负荷运转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全国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为2.59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量2.94人。根据《湖北统计年鉴》,年湖北省每千人医生数为2.57人。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医护人员数量情况优于全国水平,但是湖北全省的医护人员数量相比之下并不领先,部分地级市较为落后。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大量民众涌向线下医疗机构,从而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难度。
年2月6日,湖北省副省长表示,湖北省的医护人员紧缺,医护人员存在约人左右的缺口;特别是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和感染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尤为短缺。为了应对实地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全国医护人员被调动起来支援湖北。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缓解当地医疗人员人手紧缺的状况。截至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共派出支医疗队、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省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截至2月13日,军队共派出3批次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疫情。
1.1.2.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疫情严重区域物资缺口大
随着疫情发展,部分地区的发热门诊、医院床位已严重超载,很多地方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以2月6日当天统计的数据为例——武汉市医用防护服当日需求是5.99万件,缺口是4.14万件,缺口比例高达69%;医用N95口罩当日需求11.9万个,缺口是5.68万个;医用护目镜包括面罩当日需求是2.25万个,缺口是1.92万个,缺口比例高达85%。
1.1.3.普通慢性病患者出行受限,配药成难题
为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多城市小区进行了封闭式管理。但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来说,医院开药是刚需。但是由于小区隔离、限制出行等举措,医院就诊的次数受限制,从而导致家中的慢性病药品出现短缺,影响日常生活。
1.2.疫情之下,医院缓解压力
1.2.1.针对疫情,医院、互联网企业的医院发挥作用
疫情之下,医院、互联网企业运医院面临的压力。疫情期间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的医院目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医院运营的医院,医院通常有着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医疗资源。
另一类是由互联网企业运营的医院,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春雨医生、腾讯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阿里健康等。例如春雨医生通过各类网上渠道,向公众宣传防范疫情的知识,跟进疫情进展,通过及时传递正确消息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搜狗搜索为帮助出行者在疫情期间自查,于1月29日上线“患者同程查询”功能,使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同程班次是否有确诊的患者。
1.2.2.互联网助力,提供远程问诊、缓解物资紧张、加强药物配送
提供远程问诊:在当前形势下,疫区医护人员非常紧缺,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系统,医护人员不用进入病房就可以检查病人的病情和各项特征,大大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并可以随时召集各方专家进行会诊,最大程度减少了直接接触,降低了交叉传染风险,提高了诊治效率。
年春节期间,在线问诊类APP日活最高达到了.2万人,与年相比,最大上涨了约万人,涨幅高达30%。在线问诊是目前服务成熟、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多用户开始了解和接触互联网医疗。
缓解物资紧张:在医疗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医院医院发布接受爱心捐赠公告,募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以此缓解医疗物资的紧张情况。
物资紧张的信息也通过互联网有效传递,社会医院所缺乏的物资后,迅速予以捐助。仅以医药企业为例,截止2月14日,有超过家医药企业捐赠抗击病毒所需的物资。
实现慢性病患者“买药不出门”:疫情防控期间,慢性病患者获药难的问题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