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苏州轨道交通年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公布。其中,乘客满意度同比增长4.8%,得分为.13分,实现10年连续增长。
根据评价结果,苏州轨道交通年线网服务质量得分为.83分,同比增长1.87%。其中,乘客满意度实现突破,得分为.13分,同比增长4.8%。服务保障能力总体评价结果为.89分,同比增长0.8%;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结果为分,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表现优异。
自年地铁开通运营以来,苏州轨道交通坚持以乘客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保障乘客顺心、舒心、暖心出行。
织就便捷交通网引导绿色低碳出行
年,苏州轨道交通累计运输乘客3.3亿人次,单日最高达到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突破50%。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骨干,苏州轨道交通积极推动地铁与公交“两网融合”,协调优化公交线路,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轨道车站周边米内公交站台覆盖率由80%提高至90%,市民换乘更加便捷。
为了应对逐渐攀升的客流量,苏州轨道交通还采取优化运营组织、压缩行车间隔、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不断挖潜运输能力,提升行车服务。当前,轨道交通1号线早超高峰最短行车间隔压缩至2分钟,2、3、4号线早高峰行车间隔分别压缩至2分30秒、5分钟、3分20秒,进一步缓解早高峰拥挤状况,提升市民乘车效率。
用心为民办实事细致贴心服务升级
年,苏州轨道交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惠民“十”事项目,全面提升运营服务品质,让广大市民乘客出行更“舒心”:1号线车站公共区照度整体提升30%,5G信号网络实现全覆盖,免费雨伞借用可线上办理,“苏e行”新增“爱心乘车”功能和“适老化”应用、高温天设置公共纳凉区……
同时,苏州轨道交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2号线高架桥米声屏障加装工作。此外,车站内还配置了无障碍渡板、爬楼机等助步工具,保障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乘车更人性化。
持续加码“黑科技”,不断提升出行舒适度
年,苏州加速智能技术赋能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智慧车站等方面持续强化突破。
东方之门、狮子山站智慧车站建成并投用,实现自助票务处理等智能化服务,并探索“智慧车站”背景下的车站管理模式;完成轨道智检数据平台、房建结构运营监测数据平台等智能化运维项目;3D视觉检票门入选年度苏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2号线高架站站台门激光探测设备,保障了运营安全。
一直以来,苏州轨道交通运行图兑现率及列车准点率在行业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年地铁1号线运行图兑现率及列车准点率首次实现全年“双百”。
未来,苏州轨道交通将全方位、多维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出行环境与服务水平改善、“硬件+软件”双提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邹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