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腹泻等症状。2、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3、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虚弱的症状。4、贫血: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长期营养不良,铁剂补充不足所致,后者因内因子缺乏致使维生素B12减少所致。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眼结膜色淡,面色萎黄,甲床色淡或苍白等。5、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我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6、有个别萎缩性胃炎患者,遇到情绪不好或饮食不调、天气变化、换季时等因素的刺激,病情就会加重。病情重时,就服一点药,稍有减轻便停药,没有系统体治疗,使胃病迁延不愈,严重的伴随一生,有的甚至发展成胃癌。
萎缩性胃炎诊断及检查
除了上面的临床表现外还要做以下检查
1.CTS无痛胃肠三维检查:
是利用超声原理诊断和检测消化系统性疾病,是一种是引领时代前沿技术的仪器设备。患者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舒服,对精神紧张的患者、对胃肠镜检查恐惧的患者,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是您的理想选择。
2.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在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
3.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4.X线胃钡餐检查
查用的是X射线,所以理论上讲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辐射损害,但是由于检查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小,所以总体来说对身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孕妇和儿童一般是禁忌的。X线胃钡餐检查在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现。
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原则上只要配合治疗,是能治好的,首先戒烟戒酒避免胃肠道刺激,然后注意养生,按时吃饭,暴饮暴食,避免吃辛辣食物。
西药治疗:
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本品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兰索拉唑:为一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除了抑制中枢及外周调节的胃酸分泌。还能减少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其活性,以及消除胃粘膜幽门螺旋菌。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可与克拉霉素/甲硝唑、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
甲硝唑:甲硝唑对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它在人体中还原时生成的代谢物也具有抗厌氧菌作用,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致细菌死亡。可以和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除了对格兰仕阳性菌有效外,还对部分厌氧菌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一般和上述药联合使用。
铋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胶体酒石酸铋、胃粘膜保护剂。在胃酸条件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溃疡粘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另外本品对幽门螺杆菌(Hp)有杀灭作用,因而可促进胃炎的愈合。可以和上述药联合组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二线治疗。不得与抗酸药同时服用。可使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
中药治疗:
维酶素片: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生物发酵后精制加工而成的一种复方制剂。其主要成份为核黄素及核黄素的衍生物。其中维生素12种,以B2和VE含量最多,氨基酸18种,微量元素23种,其他尚包括糖类、粗纤维等。用于萎缩性胃炎。用30分钟后,尿液呈荧光黄绿色,属正常药物颜色;
养胃颗粒:黄芪(炙)、党参、陈皮、香附、白芍、山药、乌梅、甘草。养胃健脾,理气和中。
养胃舒胶囊: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扶正固体,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
传统食疗:
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受损,在日常生活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定时定量,少吃过酸、过辣、生冷以及粗糙的食品
小贴士: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1、精神因素: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与其他精神因素的反复作用下,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胃部出现病理变化,如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形成缺血区,胃黏膜则发生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长期的失调则可产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慢性胃炎。2、饮食因素:经常不规律的进食、过冷过热饮食、暴饮暴食、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等都易刺激胃黏膜形成慢性炎症。3、饮酒:长期饮用烈性酒,对胃黏膜细胞造成损伤,酒的浓度越高,则损伤作用亦越强。长期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使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4、吸烟:过量吸烟是慢性胃炎发病因素之一。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尼古丁,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可产生有害作用。烟硷可引起中枢性恶心、呕吐与肠蠕动加快。5、药物因素:长期过量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也可造成慢性胃炎的发生。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强的松等。6、鼻腔、口腔、咽部慢性炎症: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性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内,对胃造成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胃黏膜炎症。7、自身免疫性损伤:自身免疫因素破坏胃壁细胞,致使胃黏膜发病。
8、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通过污染水或经口感染,其所分泌的酶和毒素进入上皮细胞,使胃黏膜损害造成炎症。9、其他:如慢性心衰造成阻塞性充血、急性胃炎未能彻底治愈、十二指肠液反流,也是引起胃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