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可谓一个沉默潜伏的健康杀手,发病时少有症状,难以引起人们注意,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但我国早期胃癌患者检出率只有5%-10%左右。
为什么胃癌难以早期发现?平时身体好的朋友很难把自己与胃癌联系起来,其实从胃癌的高危因素来看,需要重视的人并不少。
若不知道高危因素,更无从谈起预防。因此,若有高危因素的你从今往后就要在体检是多留意,定期做胃镜检查。
胃癌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呈正相关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好几倍,虽然各种研究数据有所出入,但这点致癌因素是十分明确的。
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罹患胃癌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不等,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也应重视。
饮食、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高盐饮食、常常吃腌熏煎烤炸食品、剩饭剩菜霉变食物等也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还有吸烟,不仅限于胃癌,还增加其他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
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年龄:大约75%的胃癌患者年龄在50以上,建议以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可提前筛查。
症状隐蔽
事实告诉我们,胃癌在发生的过程中因为没有什么特异的症状,所以不容易发现。即便有一些症状,可能仅仅是胃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极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因此难以察觉。
要想获得治疗胃癌的最佳时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重视程度和基本的防癌知识。了解胃癌可能出现的早期症状,对于胃癌防治是有帮助的。
如何识别胃癌的隐蔽信号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但日本经过近几十年持续的努力,日本胃癌的治愈率越来越高,死亡率越来越低。
分析其胃癌防治取得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举国推广胃镜筛查。据报告,日本人口为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万例胃镜检查,相当于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再换算一下,相当于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镜。反观自己,5年来自己家里有几个人做过胃镜?
得益于胃镜筛查,日本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至70%,而我国只有10%至20%的早期胃癌发现率。
胃癌早发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肿瘤被发现时,其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预后。四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0%,而早期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要想获得治疗胃癌的最佳时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发现。
胃癌能够早发现吗?胃内的病变一般最多、最先发生于胃粘膜,且胃镜检查能发现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因此胃镜是检查胃部疾病的首选。
现在利用染色技术、NBI成像技术,帮助我们通过肉眼在内镜下检出尽可能早期的癌灶,可谓不怕医生发现不了,就怕不去做。
胃镜的首次检查,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胃癌的高危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
做到这三点胃癌早发现1、有病变及时治疗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者上皮内瘤变的朋友,则应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和复查,改掉不良习惯:应少吃腌制、高盐、熏制等不新鲜食物,多吃新鲜果蔬,戒烟酒。
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有胃癌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阻断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癌变慢性进展之路。
2、有症状及时检查
当胃癌高危人群,“老胃病”等出现的疼痛性质、规律的改变,无胃病史突然出现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食欲差,消瘦等情况,常规治疗无效等情况时,应该考虑并排除胃癌可能性。
不应麻痹自己或者讳疾忌医,胃镜可怕,但胃癌更可怕!因此面对胃镜检查时,该排除就排除,该复查就复查,千万别麻痹自己。
3、没有症状定期复查
建议45-50岁以上健康人群至少做过一次胃镜,结合危险因素和医生建议制定复查方案:
检查结果显示“浅表性胃炎”,那么3~5年复查即可;
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好1~2年复查一次;
如果有“异型增生”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更密切地随访或者粘膜下切除。
说了这么多,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早期发现病变,尽量避免胃癌“无端”发生。
仁济专家提醒您:
当你或身边的朋友/亲人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时,医院进行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