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胃癌治愈率高达80,而中国治

数据来源:表内各国的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

这是一张让人看了就忘不了的柱状图。

胃癌5年生存率,就是指接受胃癌治疗的病人,经过5年后还存活着的比例。这是衡量胃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图表显示,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远超中美,一枝独秀。

难不成日本人得的胃癌跟我们其他国家人的不是一个病吗?

中日皆是胃癌高发国

众所周知,中国是胃癌高发国。

和中国一样,日本从过去到现在都一直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从胃癌发病率来说,日本几乎是美国的10倍。

经过近几十年持续的努力,日本胃癌的治愈率越来越高,死亡率越来越低。但这几十年里,中国的胃癌治愈率只艰难地从20%提升到30%。

同样作为胃癌的高发国家,中国和日本的胃癌发生率相近,但治愈率差了一大截。是不是中国的医疗技术太差了?

日本胃癌治愈率超中美

我并不认为完全是医疗技术的问题。就拿公认医疗技术发达的美日两国相比,日本的胃癌治愈率同样甩开美国一条街。

美国作为医疗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根据大量人口基数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国家,为什么在治疗胃癌这个领域,唯独日本的治愈率高呢?这就要进一步分析了。

在如今资讯如此发达的条件下,任何好的治疗手段很快就会被推广采纳,不存在太多独门秘籍,况且中日美医师手术切除胃癌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医院手术切除率还大于国外。

关键在于早发现

大家治疗水平相近的时候,肿瘤治疗效果主要看肿瘤分期早晚了,总体治愈率高不高也就是与早期发现率高不高有关。

原来,日本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至70%,相比之下我国只有10%至20%的早期胃癌发现率。

关于肿瘤,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好治疗。早期胃癌像一颗芽,生长的范围本身就局限,怎么切总体效果都是好的;而晚期就像失控蔓延的藤蔓,会四处转移扩散,水平高的医生也只能尽力而为保证肉眼下的根治,难保肿瘤枝叶全部被清除不复发。

在美国,胃癌不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跟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该国高发癌比较,美国人相对不重视胃癌的防治,早期发现率低。遗憾的是,中国作为胃癌的高发国,民众的防治意识也没比美国高到哪里去。

由于日本举国上下对胃癌的重视,使得日本胃癌即使发病率高,但治愈率一点都不低,这主要归功于早期发现率高。

胃镜的优势无法取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日本胃癌治愈率那么高,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日本胃癌患者普遍发现得早。那么他们如何做到的呢?一方面靠百姓的健康意识,一方面靠内镜的筛查,这里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据报告,日本人口为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万例胃镜检查。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再换算一下,相当于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镜。

而我国胃镜的检查率非常低,我们问问自己,5年来家里有几个人做过胃镜?

早期胃癌患者80%是没有症状的,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患者很难将这些常见的症状联系到胃癌这种可怕的疾病。

没有症状如何筛查?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定期体检。

虽然不少人有体检,但也是跟着单位做千篇一律的体检,鲜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做一个胃镜检查,来了解一下胃部的情况。

还有人说胃镜太难受,不如做个增强CT一扫,肚子里的情况就都清楚了。

其实不然。对于胃癌,即便查了腹部CT也难发现局限于胃粘膜的早期胃癌,只有肿瘤较大时才容易被CT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失去早期诊断的时机。这是腹部CT检查本身的缺陷。

胃镜筛查的优势在于直接看到胃粘膜的病变,对于癌前病变、早期病变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像上图这种微小的病变,其他检查手段是发现不了的。因此,胃镜筛查独到的优势目前无法被其他检查所取代。

我们的建议

在癌症的防治上有两个世界标杆,一个是美国对肠癌,一个是日本对胃癌。这两个防治经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推广内镜筛查。

高治愈率与早期发现密不可分,而早期发现还与民众的健康意识紧密相关。作为个体,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因素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以及如何进行定期体检来防治胃癌。

胃癌的高危因素:

★性别: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罹患胃癌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不等,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也应重视。

★年龄:大约75%的胃癌患者年龄在50以上。建议以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有条件或高危因素多的人应尽量提前。

★胃病病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呈正相关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好几倍。另外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后等病史,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饮食、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喜欢高盐饮食,爱吃腌熏煎烤炸食品,常常吃剩饭剩菜霉变食物等,也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吸烟与胃癌的相关性是很明确的,不仅限于胃癌,还增加其他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

我们建议:

胃镜的首次检查,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

然后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来确定日后的防治。例如,

★检查结果显示“浅表性胃炎”,那么3~5年复查即可;

★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好1~2年复查一次;

★如果有“异型增生”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更密切地随访或者粘膜下切除。

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早期发现病变,尽量避免胃癌“无端”发生。

日本人普遍能早期发现胃癌,说明该国民众的健康意识高。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普,能提高大家对胃癌防治的认识,最终提高我国胃癌的治愈率。

作者系广州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膏方只能养生,NO,我来讲讲膏方如何有效治疗肿瘤

王仪胜膏方在线

中医药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治疗恶性肿瘤的又一重要手段,其剂型随着社会发展而呈现多样化,如丸、散、膏、丹、汤等剂型。与其他剂型相比膏方具有:(1)煎煮药浓缩而成,有效成分高,作用持久;(2)服用便且可长期服用;(3)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生物利用度较高;(4)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膏方能补气养血,包含“救偏却病”双重意义,因病虚致、因虚致病,可用膏方;慢性顽固性、消耗疾病也可用膏方来调治。中医膏方以“补”来达到扶正,兼有祛邪作用,其遵循的中医理论正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思想。

从本质上治疗恶性肿瘤

肿瘤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个正虚邪实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正气虚弱,外邪乘之,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热毒内蕴等病理变化,日久而成积块。如明张景岳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的人,多有积聚之病”。《诸病源候论》说:“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博于腑藏之气所为也”。《外证医案》中也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弱是恶性肿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而一经发病,各种病因及病理产物则更伤正气,其虚益甚。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取得疗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刘教授始终强调:中医扶正治癌必须首先辨明正虚邪实,以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原则为指导,这也是“扶正治癌”理论在治疗原则中的具体体现。肿瘤患者的先天禀赋各有不同,体质也有阴阳的偏盛偏衰;不同的肿瘤,发生于不同的部位,损伤不同脏腑;即使是相同的肿瘤,不同的病期,正气虚损的

脏腑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即使受损的脏腑相同,也有阴阳气血的差异。而且,不同肿瘤患者的机体反应性亦因人而异,故患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因此,扶正法在肿瘤临床应用中,必须分清患者体质的阴阳虚实,辨明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分别采取不同治法以补气、补血、补阳、补阴,以调整失调之阴阳,阴阳平衡,正气自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在膏方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尤以健脾益气和调理脾胃为甚。中医在治疗肿瘤上既要做到扶正也要体现祛邪,祛邪治疗同样要辨证论治,须分清楚热毒型、血淤型、痰凝型等,真正做到“扶正不伤邪,祛邪而不伤正”。

膏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中医膏方有20味甚至50味中药组成,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这些中药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效应,包括抗肿瘤增生、诱导分化和凋亡,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减少化疗不良反应,也可能在抗肿瘤浸润和远处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肿瘤炎症和抑制肿瘤耐药性等多方面,多环节发挥作用。琼玉膏可明显加强化疗药物顺氨氯铂(DDP)延长癌细胞G期,降低S期的作用,并可明显加大DDP诱发癌细胞的凋亡程度,说明琼玉膏有增强化疗的抑制细胞分裂及诱发癌细胞凋亡的作用[4]。孙六合等[研究抗癌膏中时,证实黄芪其药理成分黄芪苷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鹿角胶中含鹿茸精及胶质蛋白等,可以增加心、肾功能,三药合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白花蛇舌草、山慈菇为清热解毒药,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水蛭、莪术等活血化瘀药可扩张血管,改善晚期肺癌的血瘀证,抑制血栓形成,减少肿瘤转移。

治疗肿瘤的主要适应症

术后、化疗后及放疗后调理,防止并发症患者因手术耗伤气血,术后多表现为气血双亏,或气阴两亏等虚证,使用膏方可以气血双补,调理脾胃。恶性肿瘤患者除了手术治疗外,化疗和放疗也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有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脏器功能障碍、放射性炎症、抑制免疫等毒副作用。

根据中医膏方有扶正祛邪之效,与化疗和放疗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杀癌作用。周雍明等采用肺瘤平膏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与单纯进行化疗者对照,即化疗+肺瘤平膏组为治疗组,单纯化疗组为对照组。分析中晚期肺癌患者往往由于邪毒内蓄,郁久化热,耗气伤阴而多表现气阴两虚、瘀毒互结,益气养阴、解毒活血为中医治疗肺癌的常用治则之一。肺瘤平膏由黄芪、西洋参、沙参、麦冬、白花蛇舌草、拳参、败酱草、桃仁、三七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解毒活血功效,可扶正抗癌、标本兼治。

缓解癌痛中医学对癌痛的病机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即实证的“不通则痛”和虚证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引起脉络闭阻,瘀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如《证治要诀》云:“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伤正气,气血虚弱,无法荣养脏腑经络而发生疼痛,经云:

“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由于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之别,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一般而言,早、中期肿瘤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陈保平使用乌头镇痛膏(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全虫、蜈蚣、生山甲、藤黄等)治疗癌痛60例,结果表明:显效2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3%,起效时间最快者为3小时,最慢者72小时,平均起效时间30h.乌头镇痛膏以生川乌、生草乌为君,温经止痛;生半夏、生南星化痰散结;藤黄、木鳖子消积化瘀;余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膏中少佐冰片、血竭、蟾酥、麝香,可增强药物渗透能力,提高疗效。

刘晓彦等使用肝癌止痛膏外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癌痛60例(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丹参、延胡索、龙葵、蚤休、三棱等)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疗前、疗中(2周)、疗后(4周)观察两组癌痛缓解程度,结果显示2周及4周时癌痛缓解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肝癌止痛膏在肝癌镇痛方面确有较好疗效。肝郁气滞、热毒内蕴等因素导致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于肝而成。

我们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组方上选用丹参、白花蛇舌草活血化瘀止痛、清热解毒,为君;以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于止痛,三棱、莪术主入肝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共为臣药;生乳没行气活血止痛,血竭“散滞血诸痛”,龙葵、蚤休、猪胆汁清热解毒,生川乌除湿镇痛,砒霜以毒攻毒,为佐;冰片走窜开窍、化瘀止痛,并可增加药物透皮性,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全方立足于止痛、抗癌、解毒之本,辅以化瘀散结、行气镇痛之品,共奏散结定痛、清热解毒、化瘀抗癌之效。

(王仪胜系安徽医院肿瘤科医生)

往期精选

国医大师谈医术

王琦:教你八个万能方,几乎能救所有人

国医大师谈鉴药

张灿玾,曹植被流放后为什么对这味药至死不忘

国医大师心得谈

王绵之,中医汤药煎服的小窍门

欢迎扫码加入膏方在线交流群,抽奖,互动,一起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yczz/2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