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定期随访知多少

我国胃癌发病和死亡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胃癌全球新发病例超过万,因胃癌死亡病例近86.5万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近一半发生在中国[1]。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2]。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前移胃癌干预“关口”,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始监测,可有效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Correa提出的胃癌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肠型)”已得到广泛认可。自慢性萎缩性胃炎节点起,随着伴存的癌前病变不断进展,相应的胃癌风险逐渐升高。但患者朋友们不必过度担心,炎癌转化过程是漫长的,应客观认识本病癌变情况。根据国际长期随访研究结果,发现单纯萎缩患者的胃癌年发病率为0.1%,肠化患者为0.25%,轻度至中度异型增生为0.6%[3]。那么,为了更好地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慢病管理,患者朋友们应在诊疗过程中具备主动意识,建立患者认同、患者参与、患者主导的医患关系。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定期随访问题进行科普: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什么要定期随访?

从病程来讲,本病属于慢性疾病,定期随访可动态掌握本病进展情况;从症状来讲,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即使经内镜和病理明确诊断,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或者自觉腹胀腹痛等不适,但胃黏膜可能没有病变;从治疗来讲,现代医学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诊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整体来说干预手段仍是有限的。因此,在以上背景下,中西医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定期行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是重要环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何进行有质量的随访?

本病的诊断有赖于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因此,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随访的主要内容。根据《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年)》[4],高清染色内镜在诊断胃黏膜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方面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可指导精确活检并进行临床分期;因为本病的病变在胃内呈灶状分布,为能精准判断萎缩性胃炎的范围和程度,建议内镜检查时至少于胃窦、胃体和胃角各取1块胃黏膜组织。以上内容是高质量随访的重点,患者朋友们应更加主动配合内镜检查,尤其不应对胃镜下合理活检抱有抵触心态。

慢性萎缩性胃炎随访周期是多久?

临床实践中,我们会根据患者疾病程度给予随访周期建议:累及全胃的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内镜;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可每2-3年复查胃镜;轻中度、或局限于胃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建议每3年复查胃镜。若高清染色内镜下已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边界不清者建议每年复查高清染色内镜,边界清晰、未行内镜治疗者建议每6个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若已明确早癌诊断,应立即行内镜下治疗,建议术后3-6个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

最后,定期行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是本病慢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朋友们应客观认识疾病,不激进、不懈怠地合理定期随访,认同、参与并主导自我健康的规范管理。

来源:中医院脾胃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yfcs/11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