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经问过自己:“我是谁?”答案可以有很多很多,比如我是父亲、丈夫、朋友、工程师、乘客、还是患者?你是父亲,事实是因为你有儿子;你是丈夫,事实是因为你有妻子;你是乘客,事实是因为你在车上。因此,所有以为的你是谁,都取决于其它事实,包括你自娘胎里掉下来的第一天起所面对与经历的现实。离开了这一切事实,你是谁?什么都不是!
如果你所以为的这个事实是错误的,那么你所基于这个错误事实基础上的认知,在认知科学上称为感知错觉;如果你所以为的这个“事实”甚至是虚幻的,那么你所基于这个虚幻事实基础上的认知,在认知科学上称为感知幻觉。
这种对自我概念的心理认知,称为心理自我概念,有时又称为自我意识。这些感知错觉或幻觉的自我意识,与我们的身体自我面对的现实不匹配。
这些感知错觉或幻觉,又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或改变我们的自我认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又如何改变我们的自我认知?这是认知科学家想搞清的具体问题。
发表在最近的《交叉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心理和身体自我意识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还涉及诸如记忆的功能:当我们的心理自我概念与我们的身体自我不匹配时,我们的记忆就会受到损害。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大脑、身体和自我实验室的的一组认知科学家进行了这样的具体实验,如下面视频所示。
00:15研究人员测试了66对受试者。每两个人戴上头盔式显示器,每个人的显示器上所看到的是对方的身体所面对的现实,实验人员对两个参与者在相应身体部位上进行了同步触摸,双方都会感觉到这种同步的触摸感知。
问题是,当实验人员对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在相应身体部位上停止了同步触摸,却通过另外一方被触摸的视觉,在一段时间里仍感知到这种触摸。
更刺激的是,如果用假刀在其中一方相应身体部位上“威胁”时,另外一方却感知到好像正受到威胁一样,发现冒出了汗,被“威胁”的一方却通过另外一方没被“威胁”的视觉,反而感知不到这种“威胁”。
这种实验称为换体实验,英语:Swappingbodies,或称交换身体实验。身体互换过去是科幻电影的专属课题。被刺激的一方却没有被刺激的感知,产生的是感知错觉;不被刺激的一方却有被刺激的感知,产生的是感知幻觉。就如日常生活中的俗话说:受伤的儿子没感痛,却痛在了当妈的心头上。
该研究同时再次证实了过去的观点,错觉与幻觉也影响了记忆,即人们更擅长记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果一个人被感知错觉或感知幻觉所干扰,那通常会降低他们的记忆力功能,从而干扰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
该研究发现在看待人的精神障碍疾病方面可能很重要,有某种精神障碍疾病的人往往存在自己的精神状态与身体状态之间的不匹配与不协调,通常对自己有非常僵化和消极的感知错觉与幻觉,从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关系、健康等。如果稍微能改变这种错觉与幻觉,可能会使这些认知不至于变得那么僵化和消极,从而可以为身体和心理层面的自我感觉构建一个较为健康的框架。
人的大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知错觉与感知幻觉效应?其大脑机制具体是怎么样的?至今还是个谜。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