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上新,飞机没有驾驶员

北京白癜风手术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手机下单,最快5分钟,

外卖从天而降。

近日,

“无人机送外卖”成热点话题。

而在武汉,在光谷,

无人机也早已成为天空的常客。

3月29日,高德红外工业园区内的普宙科技无人机测试场,随着工程师敲击键盘输入指令,无人机从K01自动机库跃然而起。

无人机自动

“打卡上班”

“数据正常,可以试飞!”

工程师输入指令,点击启动,

20多台圆形机库缓缓打开,

无人机自动起降飞行,

俨然一座无人机机场。

这是长江日报记者两周来

多次在普宙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普宙科技”)

无人机测试场看到的真实场景。

这个无人机测试场地处

武汉南三环的黄龙山脚下。

每天在高新大道、光谷大道等主干道上空,无人值守的无人机“按时上班”。

“不再需要给每台无人机

配一名飞手,

无人机实现了第二次无人化。”

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介绍,

普宙无人机自动“打卡上班”。

年,

英国制造出一架遥控飞机,

这被视作无人机技术的发端。

此后近百年时间内,

每一台无人机的操作,

都离不开一名“飞手”。

“能不能做到真正‘无人’?”

多年后的光谷,

普宙创始人、董事长黄立发问。

年,

普宙科技K01无人机自动机库诞生,

只需接通一根网线、一根电源线,

便可以实现远程指令下达、

自动开合、无人机自动起降

与充电等多种功能。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由此质变。

人类“放手”的那一刻,

无人机开始“独立”

面对复杂的工业或行业场景,

这让工业级无人机的

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同年,

无人机“共享航班”开航,

普宙科技携手光谷开启

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项目,

建起11套无人机自动机库、

3个应用支撑平台,

与6部门合作“共享”无人机设备,

成为全国首个

“共享无人机”联合试点工程。

总部从深圳搬回武汉后

是增长最迅速的两年

普宙S多旋翼无人机。

多轮喊价,三次举牌,

一声槌响——

去年4月,

猛士科技举办全球首车品鉴拍卖会,

号车主正是黄立。

4个月后,

猛士科技旗下的首款车型

猛士正式上市,

全球首款硬派越野车载无人机

——S车载无人机同步亮相,

这是普宙科技在汽车领域的最新实践。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再次刷新

——装在“车轮”上的

S车载无人机,

可实现车机深度融合、

随车智能伴飞绕飞、

动态位置追踪、实时路况监测、

户外应急救援等功能。

把无人机打磨成生产力工具,

普宙科技花了7年时间。

年,

时年52岁的黄立

在成功创建高德红外后,

杀入无人机赛道,

新公司被命名为“普宙飞行器”。

选定了赛道就要长期跑下去,

他自投资金,回归创业初始态:

“我自己花钱把前面几年

最看不清、最难的路走完。”

数年沉寂期后,

“普宙飞行器”

更名为“普宙科技”。

对于黄立而言,

“飞行器”变为“科技”,

源自他对行业的深入观察——

无人机仅仅是一个飞行平台,

普宙要做的是无人机的解决方案。

年7月,

普宙科技将总部从深圳搬回武汉,

首次发布

“无人机+机库+调度平台”的

一体化解决方案。

新加坡、阿联酋迪拜、

哥伦比亚麦德林、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

如今普宙科技

已为全球多个城市、

多个行业的数千位客户

提供了无人机解决方案,

并正在“拉升”武汉

在低空经济跑道上迅速起飞。

“回武汉后,

是普宙增长最迅速的两年。”

陈虎介绍,

今年企业将搬入新的研发大楼。

将搬进新大楼的是一支

年轻且专业的团队——

余名员工平均年龄不足32岁;

研发人员中,

只有一半做无人机本体,

另一半都是物联网、大数据、

AI算法识别、5G工程师。

“空中巴士”

或将在城市运营

普宙无人机产品和服务已在城市广泛应用。

从“空中的照相机”

到“空中的机器人”,

无人机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空中汽车”,

是业界的一个共识——

“汽车”的4个轮子将变成4个旋翼,

带动双人座舱飞到城市上空,

根据航线自动将乘客送达目的地。

在陈虎的想象中,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

或许两三年后,

“空中巴士”

就有可能在城市运营。

在武汉这座超大城市里,

市民的出行工具,

不仅有无人车,还将有无人机。

去年12月,

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

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发布,

普宙科技的

“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场景中的

数据加密典型案例”入选。

这是名单中唯一一个

低空经济领域案例。

“要致富,先修路”,

这句话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适用,

低空航路网就是带动

低空经济循环的“动脉”。

而在光谷平方公里

广袤的“试验场”里,

普宙科技正参与打造

多用户共享的一张低空公共航路网。

在一个超大城市里

高效有序地规划空域资源,

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今年10月,

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

应用示范区二期项目

就将竣工验收,

架各类型无人机、

套各类型自动机库,

覆盖光谷平方公里全区域。

届时这将成为国内首个

全区范围全覆盖、

百余架无人机全自动巡飞的

低空经济创新实践。

如今,在光谷,

普宙科技的“无人机机场”

越来越多。

陈虎说:

“未来,满天飞的无人机

会成为手机一样的智能终端,

替代人们的双手完成各项任务。”

2月8日,普宙科技无人机经过武鄂高速龚家岭收费站,一路巡飞监测路况。

截至去年底,

我国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已突破万架。

业内预计,到年,

低空经济产业有望成为

一个2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

其中无人机和航空器

市场规模占比约70%。

无人机飞进“无人区”,

普宙科技天地宽广。

对话

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

武汉具有发展

低空经济的先发优势

04:35

长江日报:近10年,市场对于无人机的概念已经从“玩具”逐渐转到了“生产力工具”上,普宙是怎么找准自己的“跑道”的?

陈虎:无人机市场“起起落落”10年,历经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专业无人机几个阶段。我们一直苦练内功,打通无人机每个专业模块,逐渐掌握了无人机全链条技术,并瞄准智慧城市赛道。我们相信,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无人机,远超消费级无人机的续航、感知、抗干扰、载重能力只是参与竞争的“入场券”,以无人机为核心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才是“制胜绝招”。

长江日报:将总部从深圳搬回武汉,普宙科技对于在汉发展有什么愿景?

陈虎:普宙创始人、董事长黄立在最初创立普宙科技时,就将技术链条布局在武汉。年我们将总部搬回武汉,黄董事长期待在创业起点——东湖高新区,打造一家低空经济领域的国内头部企业。同时,武汉不断升级营商环境,我们希望在这里做大做强,为当地带来一家掌握无人机全链条的企业。

大江大湖大武汉。作为超大城市,武汉城市治理的应用场景丰富,无人机在此可以拓展物流、载人、文旅等方面的应用,在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机遇面前,武汉富含市场机遇,已经具有先发优势。

普宙科技同时计划打造湖北省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我们和湖北省千家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一起,做大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的产业生态圈。

记者手记

让创新“发动机”突破风阻

如果将低空经济比作一架冲上云霄的飞机,驱动其突破风阻的,就是企业的创新“发动机”。

普宙的故事验证了企业是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

企业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他们是“出题人”。“无人机能否真正做到‘无人’?”黄立发问。经此一问,研发需求被提出,新的市场空间被创造。

唯有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主体作用,产业才能向新、向智,城市才能向上、向未来。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李昕宇李佳郑良中

摄影:记者周超

视频:长江财经传媒出品

编辑:朱晨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yfcs/13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