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康复
胃腺瘤是指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大都由增生的胃粘液腺所组成的良性肿瘤。
一、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多发生于胃窦部,基底常有蒂,可单个或多个存在。
二、分类及病理表现
1、乳头状腺瘤(papillaryadenoma):乳头状腺瘤体积较大,而且呈广基状,直径可为1.0~10.0cm,平均2.0~4.0cm,较管状腺瘤容易发生恶变,恶变率在27%~72%之间。乳头状腺瘤的增生上皮以固有膜的间质为核心,呈大小不等尖性或钝乳头状结构,分泌功能大多消失,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这种不典型增生常始于乳头的浅表部。肿瘤多无蒂,质软,底宽,单发,表面呈绒毛或菜花状,可伴有局限性出血或溃疡。
2、管状腺瘤(tubularadenoma):管状腺瘤远较乳头状腺瘤多见,可以带蒂,直径大都在2.0cm以下,管状腺瘤中的增生上皮细胞可保留其分泌粘液的特性,呈大小不等的分枝腺管状或囊状扩张。管状腺瘤也可无蒂,但较少见,底宽,呈半球形状或球形,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状如杨梅,切面见其表面为正常粘膜所覆盖,中心为纤维血管组织,来自粘膜下层组织,病理有不同程度异型性,分化良好的腺管常由具有粘液分泌功能的单纯高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可见少许正常的核分裂相,柱状细胞之间有少量杯细胞,腺体间少量纤维血管组织,有时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可向管腔突出,或呈假复层排列,但腺体的基底膜保持完整。
3、混合型腺瘤(Mixedadenoma):又称绒毛管状腺瘤。大部分系管状腺瘤的长大,腺上皮细胞出现绒毛状生长,形成混合型。有蒂或亚蒂多见,无蒂较少见,瘤体表面光滑,有许多较绒毛粗大的乳头状突起,可有纵沟呈分叶状,组织学上呈管状腺瘤基础,混有绒毛状腺瘤成分,一般超过息肉成分的20%,但不到80%,直径大都在2.0cm以上,可以恶变。
三、鉴别诊断
1、胃腺瘤隆起型需要注意与胃黏膜肿瘤、增殖性胃炎、局限性胃巨大皱襞症、异型上皮增生、恶性淋巴瘤、静脉瘤、胃淋巴增生症、胃结核等相鉴别。
2、良恶性鉴别,一般粘膜溃疡形成糜烂;瘤体组织呈坚硬感;病变组织极易碎裂;基宽体长;瘤体粘膜呈乳头沟裂状或分叶状;瘤体粘膜色泽改变;瘤体呈长方形;瘤体2.0cm等情况多是胃腺瘤癌变的表现。
3、胃息肉,胃息肉是粘膜上皮组织增生,是对食物刺激的反应性增生所引起的吸入,胃腺瘤是黏膜异型上皮细胞所形成的瘤体。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尽在病理沙龙
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私人定制,我们更专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