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属中医“胃痛”、“痞满”、“呃逆”的范畴。
病案:
患者李某主诉胃脘胀满,伴呃逆2年余。胃脘胀满,伴呃逆,偶有反酸烧心,伴胸闷,时有气短,大便时有秘结,2-3日一行,纳少,寐可,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辅助检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小弯)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活动性),伴重度肠化。Hp:(+)
辨证分析:胃脘胀满,伴呃逆,为脾胃虚弱,胃气上逆之症,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偶有反酸烧心,伴胸闷,时有气短,为肝郁气滞之症,综上可辨该患者为肝郁脾虚证。
鉴别诊断: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与胃痛从大范围看均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伴腹痛的表现,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灼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
治疗:谢师以经方柴胡疏肝散化裁,运用疏肝健脾,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四诊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暗语:谢师认为浊毒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胃癌前病变多因饮食内伤、情志不舒,导致肝胃不和、通降失职、清阳不升、浊邪内停,日久则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浊中阻,郁而不解,蕴积成热,热壅血瘀而成毒,形成“浊毒”内壅之势。浊毒进一步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气机阻滞则胃脘痞满、疼痛、嗳气反复不解,缠绵难愈;热毒伤阴,浊毒瘀阻胃络,导致胃失滋润,胃腺萎缩,而形成肠上皮化、异型增生。可见浊毒相关为害乃病机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