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据调查,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胃炎发病率高达30%,而在慢性胃炎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占30%左右。胃癌病例50%以上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国外文献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胃癌发生率高达9%~10%,在我国为7%。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胃黏膜发生癌肿并非由正常细胞一跃而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多步骤癌变过程。目前,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可。现代医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发病多因情志失调,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肥甘,胃腑灼热,耗伤胃阴。或因外感热邪伤津耗液,导致胃阴亏乏而发病。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不适,时发疼痛,伴胸骨后灼痛,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后期见厌食,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病情复杂,不易根除,辨证分型往往失准,常法久用而乏效,患者失去信心,厌恶治疗。其实如果能够辨证准确,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非不治之症。我在临床上接诊过很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之前看诊的一个患者,患胃脘痛病一年余,发则脘腹胀痛、嗳逆,纳食减少,消瘦。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月余,无明显疗效,饮食全废,体重下降。家属要求中药治疗,某医师以胃阴虚证处理,服药两周亦无灵验,且现水湿泛滥之态。经人介绍找我治疗,患者来时,面目水肿,形神大失,脘腹胀痛无有休时,大便不畅,小便短涩。诊为肝郁气滞,脾虚湿阻,用化湿和中之法进行治疗,进平胃散加味。服5剂水肿消失,略有食欲,但胃脘痛依然,舌质暗红,舌苔黄厚,有湿滞化热之势,改用枳实半夏汤加减治之。方用黄连,枳实,黄芩,干姜,党参,白术,木香,麦芽,神曲。12剂后,患者食欲渐增,胃脘痛愈,以后用上方出入加减治疗两月,竟获康复。随访两年,患者恢复病前体重,胃脘痛再未复发。复查胃镜报告,无异常病变。还是那句话,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非不治之症,但需辨证清楚。另外如果确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迁延日久而出现癌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lff/202206/1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