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秦方辉
设计
小宇宙
若要说研发最为坎坷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非飞行汽车莫属。自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年格·蔻蒂斯制造了第一辆Autoplane,飞行汽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满怀期待的公众看来,飞行汽车永远都在“跳票”,永远都存在于“不久的将来”,这好似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美梦,距离真正的普及仍是遥遥无期。好在令人欣慰的是,飞行汽车发展的死局正有望被破除。从去年开始,全球范围内航空厂商、传统车企、创业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都加入到探索实践的行列,飞行汽车发展终于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成果,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日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了首款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原型机V.MO,这也标志着大众飞行汽车正式亮相。几乎同时,现代汽车旗下子公司Supernal展示了最新的概念飞行汽车eVTOLVehicleCabin乘客舱;小鹏汇天首个飞行汽车试制工厂在广州番禺正式落成;广汽集团也在积极组建队伍,进行飞行器相关工程师岗位的招聘……截至目前,丰田、本田、铃木、奥迪、奔驰、保时捷、通用、现代、Stellantis等跨国汽车巨头都已经加入飞行汽车的研发队列,英特尔、谷歌、优步等企业也跻身其间,飞行汽车行业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这里面有太多内容需要我们细细梳理。飞行汽车之所以发展很长时间都难有实质性进展,主要阻碍在于技术路线难以统一。相较而言,民航客机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确定了统一的机体结构,波音、空客、巴航、中国商飞等各大飞机制造企业只是在这套“最优解”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维持固定样式的机翼、发动机和飞控系统,把飞机机身替换成车身,让一辆“长翅膀”的汽车腾空而起并非难事。事实上,从年到21世纪前十年时间中,人们想象和研制的绝大部分飞行汽车都是如此形态。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类飞行汽车需要在公路上拖着全套飞行设备行驶,完全谈不上任何驾控感和实用性,起降时也需同飞机一样寻找专门的机场跑道,飞行性能也是乏善可陈。更为关键的是,这类飞行汽车价格十分昂贵,驾驶员需要掌握汽车和飞机的全套驾驶技能,这显然是不利于大规模普及的。既然滑跑起降的方案屡屡碰壁,人们逐渐将更多视线转移到垂直起降的技术路线上来。垂直起降飞行汽车可以摆脱专用飞行跑道或机动车公路的束缚,像传统直升飞机那样,在建筑物楼顶或者任何稍微开阔的平地上起降。尤其是伴随近年来垂直升降飞控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技术、电驱动等技术的迅速成熟,飞行汽车研发的主流方向终于得以确立。时至今日,飞行汽车的概念正在被eVTOL替代。eVTOL的英文全称为: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直译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按结构分为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翼几种。由于它的价值定位一开始就是用于空中载人或载货,因此并不具备机动车公路出行功能,很多eVTOL甚至都没有设计车轮。国内汽车领域率先布局并有实质性进展的企业当属小鹏汇天。年7月,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行者X2正式发布,可搭载2名乘客,最大载重公斤。X2续航时间可达35分钟,设计飞行高度为米以下,适用于未来城市的低空飞行;飞行过程中,最大飞行时速为千米,可满足城市内短途出行需求。与其说它是飞行汽车,倒不如说是用四轴八桨代替传统轮式汽车的飞行器,原理和“载人”的大疆无人机差不多。在小鹏汽车科技日上发布的第六代飞行汽车加上了车轮,小鹏汇天方面表示,希望其第六代飞行汽车可以在年实现量产,并将售价控制在万元以内。据悉,大众的V.MO载人飞行器原型机属于全自动驾驶,充满电可飞行公里,可载4人,采用了翼长11.2米、翼展10.6米的豪华X翼构型。“探索以城市空中交通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出行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大众中国空中移动出行项目经理及产品经理周瑾表示,这一领域极具潜力,将成为大众集团日益重要的细分市场。作为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运行周转率更高的解决方案,eVTOL被普遍认为是推动航空业走向“绿色革命”及其智能化的最优解。去年10月19日,小鹏汽车旗下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5亿美元的A轮融资,创下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飞行汽车热度急剧的飙升,主要在于该赛道所具备的想象空间,以及其背后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作为一个正在等待开发的蓝海市场,飞行汽车尤其是eVTOL无疑激发起了资本市场的新一轮热情。据美国摩根士丹利预测,到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5万亿美元。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则预测,到年,全球95个主要城市的空中,将会有9.8万辆飞行汽车飞驰。
混沌初开的行业往往也伴随着野蛮生长。年时,全球仅有六七种飞行汽车在研发,而截至年上半年,已出现了超过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约种型号相关产品。然而,并非每个项目都能乘着东风快速推进。早在年11月13日,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