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不错值得观看的电影
理查德.萨里执导的一部海难电影。故事描述一艘豪华邮轮遭遇海难,二十六名乘客挤上一艘只能容纳十二人的救生艇。在这险难时刻,负责安全的救生艇主只得作出生与死的决定。气氛紧凑,生动地反映了人海众生相。蒂龙.鲍尔扮演艇主表现不俗,梅伊.塞特灵的表演也极为精彩,她自年后成为瑞典著名的导演。
与《救生艇》最大的不同是,参谋长要以某些人的牺牲换取其他人的生命,对于生与死的决定变得极为重要,道德边野的是非对错很难界定。有一种说法是其实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并且它与同年的《十二怒汉》一样,都是以具有矛盾分化的群戏来推动剧情,反映社会众生相的。
一个凌乱的想法。你得警惕那些看过这部电影后认为只有大副(也就是救生艇长)有罪的人。显然他们并不认为变脸的“水手长“是共犯。实际上很流行的正义课中那个孤舟吃人案例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对应人物,当投票是否杀死最弱的一个时,在场某位“绅士“投了赞成票(包括被杀的,一共4个人),然后杀人时并未参与,不过此后吃尸体时,每顿都没拉下。获救之后,他与检方合作,成了指证谋杀罪的证人。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决策者,并且做困难决定时,警惕那类看过这部电影后认为只有大副(也就是救生艇长)有罪的人,他们随时准备成为“水手长“或者“绅士“。不过,中国人都是看《三国演义》或者《资政通鉴》这类不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读物长大的。所以,就算你愿意在中国成为“水手长“或者“绅士“。也许也有足够多的“曹操“或者各类史书上的“明君“,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