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映的《海上钢琴师》票房过亿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只会是一场「豆瓣中年」的怀旧狂欢,结果在排片不占优的情况下,《海上钢琴师》依然顽强地靠着上座率逆势而上,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海上钢琴师》的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3亿元。这些年,经典电影重映的成功案例很多,从前几年的《新龙门客栈》、《泰坦尼克号》,再到最近两年的《龙猫》和《千与千寻》,似乎都在提醒着每一位从业者:电影质量才是关键,新或旧并不构成进或不进去电影院的理由。那么,这部诞生于年的经典电影到底有何魅力?它为何能以9.3分高居豆瓣TOP的第13位?待我一一道来。天才宅男的浪漫史诗以前听过一个段子,说小龙女是所有宅女的鼻祖——除了下山找杨过,死也不愿离开古墓。套用一下,我们似乎也可以说:《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极致的宅男。是一艘往返于欧美两地的豪华邮轮上的弃婴,他在20世纪的第一天被一名黑人劳工发现——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从此,他就在这座「漂浮的城市」上长大、生活、释放音乐天才,直到20世纪中叶,维吉尼亚号被炸掉,他的肉体随之消失——期间一刻都不曾离开。即使他的挚友——也是这个传奇故事的讲述人——小号手马克斯为他描绘了如此美好的世俗生活场景:你会把我介绍给你孩子的母亲,邀请我星期天去你家吃晚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带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型像条船,等你妻子烤好了火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常常提起我。虽不曾真正下船,他也不是从没动过念头——当然,是因为那个如天使般的姑娘。可是,当他在甲板上与朋友们一一伤感作别之后,慢慢地走到船梯的中央,望着那座钢筋水泥的丛林,他还是犹豫了,扭身回到了船上。为什么始终不愿意离开维吉尼亚号?故事的谜底在最后才揭晓。马克斯用那张破碎的唱片,终于在废墟般的维吉尼亚号上引出了。之后是长长的一段对话,导演在此处舍弃了所有复杂的电影手法和镜头语言,只靠台词和两位演员的表演撑起了这个动人的解密时刻。深情款款地讲述了他的生命选择,那个对于普通观众稍稍有些玄妙的关于有限和无限的理论。当然,如果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宅男的心理分析」,一定不会如此得受欢迎;真正让影迷们欲罢不能的,是不羁的个性和超凡的音乐才华。F**ktheregulation早在那一次主动下船「未遂」之前,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曾经差点被上船的警察带下船。然而,就像后来马克斯怎么都找不到废墟里的一样,那一次8岁的也神奇地逃过了一劫——除非自愿现身,不然谁也无法在维吉尼亚号上找到他,这也是除了音乐才华之外的奇异能力之一。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一个深夜,一船穿着睡衣的乘客陆续被钢琴声吸引到宴会厅,人们看到的是脏兮兮的,在弹琴!至于他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钢琴,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所不屑讲述的。然后,船长——这部电影里一个极端符号性的存在,一个无聊又无力、常常成为戏耍对象的中年男人——对着小说:孩子,这一切,违反了规定。抬起头,说出了那句明显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台词:F**ktheregulation!与其说这是对船长的回答,不如说是导演对整个世界的控诉。这句台词,后来还被韩寒引用过——那是如今回头看已经有点遥远的博客年代,那时韩寒还没经历过「代笔风波」,还不是个导演,那时他的每篇博客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他的那篇博客是这么写的:以前各种算命的都说我不是很好命。我问,那我可不可以逆天行事?我和人提起这事,说我的运比命好。人说,薄命的孩子。但是且呢,我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我还要逆天行事,还要F**ktheregulation呢。是不是颇有点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思?暴风雨夜的钢琴之舞我第一次知道《海上钢琴师》这个电影,是一位大学同学的推荐,他向我推荐时,就是直接快进到了著名的「钢琴之舞」的段落。确实,这可能是整部电影里很多人最爱的段落——有一种弃绝一切现实主义质问的浪漫气质。当潇洒的召唤因晕船而狼狈不堪的马克斯,弹着钢琴在暴风雨之夜摇晃的邮轮上翩翩起舞时,任何关于这个场景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疑问都会显得不解风情——这一刻,不如就让我们暂时忘了现实,先陶醉了再说吧!最后,钢琴非常巧合又非常恰当地穿过长长的走廊,撞开了船长的房间——是的啊,如果最终非得撞上些什么的话,还有比撞开船长的房间更来劲儿的么?三局「斗琴」不一般前几天我发了一个微头条,截了两段「钢琴之舞」的动图,赞美一番。之后有人留言说,「斗琴」的桥段更精彩。我抬杠地回了一句:「斗琴」只是秀肌肉,没有「钢琴之舞」有美感。那位网友后来同意了我的说法,但我自己却反悔了。仔细想想,这部电影里的斗琴还真不是单纯的秀肌肉那么简单。我们一局一局来看:第一局:在如此咄咄逼人的对手面前却只弹了一首非常轻松的曲子;这就像在竞技类音乐综艺里,不飙高音,不秀转音,只是干干净净地唱了一首简单的民谣。背后的意思是:音乐是情之所至的表达,不是拿来比赛的。第二局:先是被对手的演奏感动得泪流满面,接着自己上场,兴味盎然地重弹了一边对手的曲子。背后的意思是:简单一点,纯粹一点,尊重对手,尊重艺术——被对手的艺术打动,不丢人。第三局:在对手反复挑衅下,终于燃起斗志,彻底释放了所有的攻击性,手速快到像是四手联弹。背后的意思是:艺术不是炫技,但是如果非要炫的话,我的技术也不比任何人差。三局比赛,一层一层递进,使得一场艺术的比拼,没有变成简单的体育竞技。这些都是《海上钢琴师》里我最爱的华彩段落,关于这部电影,你还喜欢那些段落和对白?不妨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lff/202504/1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