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车还能触电?最近的一则新闻让很多新能源车主感觉脊背发凉。事情的起因是网上流传着一段行车记录仪视频,司机本来在主驾驶位上正常坐着,突然一瞬间抽回自己手,大喊“wocao,这车跑电了!”,然后司机不断挣扎,试图扯开安全带下车,并且表现得越来越痛苦,嘴上不停叫着“救命”。视频的发布者称,这司机是自己51岁的父亲,他驾驶着一辆刚买了不到一个月的新能源车,在载客路途中发生电池漏电,遭到严重伤害,医院后诊断为脑干出血、吸入性肺炎、电击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现在还没有脱离危险。针对这一事件,车企方面也给了回复:“初步排除车辆漏电导致车主病发,不排除车主突发脑溢血导致手脚麻木,误以为触电的可能。”网友们也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拨人说车企不负责,掩盖产品缺陷;另一拨人则认为是车主家属试图转嫁损失,并且提出了诸多疑点。比如为什么车主身上没有高压电产生的击穿伤?为什么明知车辆“漏电”,家属还自己把车开了回去?为什么副驾上的乘客丝毫没有感觉到电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新能源车在设计时,安排了哪些防止漏电的措施,是否存在失效的可能性,让大家心里有个底。首先来说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防护水平基本上都达到了IP67或者IP68级,第一个数字代表对固态颗粒的防护等级,如果是6,就意味着可以完全隔绝外物以及灰尘入侵。第二个数字则代表对液体的防护等级,数字越大则防水等级越高,7,意味着可以在1米深的水中泡30分钟而完全不受损,数字8,则意味着可以在同样的深度中长时间浸泡。平时常见的桥洞积水、隧道内涝,一是深度很有限,二是车辆过水的时间不长,很难破坏高等级防护的密封性导致漏电。想快速要攻破IP67以上的防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外力破坏,像是三电系统被异物剧烈撞击,或者在车祸中遭遇了撕扯。事发之前车主还在正常驾驶,出现不适之后才靠边停车,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而且退一步说,电控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检测到漏电或者短路的一瞬间,它就会直接断开电路,限制动力电池再充电或者放电,确保安全。此时仪表板会出现大量的警告灯,提示高压系统故障,动力也会受到限制,或者直接切断。我们从一些有问题的车辆读取出来的故障码就能看出来,电控系统甚至能判断漏电具体出现在哪个组件。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是电子系统,就一定有出错的概率,万一它没切断呢?那我们就按这个假设来说,如果没切断高压电,漏到车身上会发生什么。要是大家还没忘记初中的物理课的话,应该记得有个东西叫做法拉第笼,是一个由金属或者良导体形成的笼子,如果不接地,闭合的导电面在内部形成完全等电势的空腔,即便表面通上高压电,内部的物体也不会受到电击。汽车的白车身,全部由金属组成,而且恰好是个笼形结构,同时汽车的接地部分是四条轮胎,绝缘体,不能通电,这就产生了一个标准的法拉第笼。很多户外避险指南,都推荐遇险者在雷暴大雨天气躲到车内,正是因为车身可以完全屏蔽掉雷击。那高压电有没有可能漏到中控、档把之类的车内电器里呢?网上对于新能源车有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就是,很多人觉得车上所有的电器,都是由动力电池供电的,实际上新能源车分出了两套电压系统,动力电池和电机那块是高压电,能达到V、V甚至更高,而其它的用电器则使用12V电,来自小电瓶,只不过在新能源车上叫“辅助电池”。高低压两个系统间,存在物理隔离,是无法互相连通的,你看看内部细节就知道,高压系统的所有线路都是统一用显眼的橙色标记。而且12V系统中的电器都有保险丝,高压电漏进去,保险丝会瞬间熔断掉。既然高压电漏不进去,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就是12V低压系统本身漏电了。可12V属于安全电压,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导致痉挛或者剧烈挣扎,只是会带来轻微针刺或者酥麻感,怎么会像视频里那么恐怖,甚至把人电进ICU呢?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次的事情很难有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到头来车企和车主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么监管部门真的有必要作为第三方进行公正的调查,无论是谁在说谎,这个谎言的影响都太大了。事关生命,马虎不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lff/202508/1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