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滴滴赴美IPO,出行第一股能否为

作者

支棱君

财支棱:

6月11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东时间6月10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拟于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预计估值或将达到亿美元。用作“占位符”的暂定筹资额为1亿美元。而在上市狂奔的路上,滴滴7年亏损亿元,截至年5月盈利的仅有网约车业务,到年3月终于实现了55亿元净利润。但滴滴却因导航绕路、高抽成、费用高等问题被诟病,主体业务又被巨头分食。面对困境,滴滴不断开展社区团购、电商、同城货运、造车等新业务的尝试,是为了撑起千亿估值?还是打破困局找到新出路?

01

八年融资超千亿,“出行第一股”王冠将摘得

据招股书显示,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其实,早在3月24日,滴滴出行就被传即将于年内进行IPO,筹集约亿美元资金,并寻求最早于7月份上市。但涉事多方均拒绝就此进行评论。但回顾滴滴出行的融资之路,可谓是资本宠儿。年成立;年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战略合并;年8月,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成为国内最大的打车软件公司。八年间,滴滴出行经过多轮融资,得到了软银、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作为融资大户,自滴滴创立起,经历了超过21轮融资,光是已公开的融资金额就超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亿元。公开数据显示,到年底,滴滴估值就已达亿元,而属同期互联网行业新生力量的美团估值亿元,字节跳动估值亿元。彼时的滴滴并不急于IPO,身处巅峰,有那么一点待价而沽的意味。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滴滴估值一路飙升至0亿元时,却在年发生了“顺风车事件”,口碑直线下滑,网约车业务全面面临严苛的整改和监管,顺风车业务更是直接下线。资本市场本就讲求利益和效率,投资人投资为的是利益而不是做天使。撒钱撒了许多年,却仅有核心业务转大亏为小盈,或许导致投资人本就不稳的信心更加动摇了一些。作为投资人,比起滴滴现在的市场规模,更在意的是未来的盈利空间,滴滴现有的业务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尽管目前滴滴账面现金超过亿元,但业务快速扩张,上市融资,也定为滴滴要走的必经之路。招股书显示,滴滴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截至年3月,滴滴在全球15个国家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万。滴滴将业务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其中,“四个核心战略版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相比之下,“双飞轮”更聚焦商业模型,随着整体共享出行市场的持续增长,滴滴的共享出行、车服以及电动汽车网络创造了双飞轮效应,使司机、乘客和平台均获益。而“三大业务”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滴滴虽融资千亿,但还是连续7年亏损亿。直到年5月初,滴滴总裁柳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才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就是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或者说有些薄利了。在截至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公司的净利润为55亿元。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疫情发生后,人们出行需求急剧减少,在多数平台亏损时,滴滴却能实现网约车业务的盈利,这也被网友戏称靠“降补贴、提抽成”来实现盈利,果真如此吗?

02

自研导航绕路?难了乘客,苦了司机

犹记得市场形成初期的“补贴大战”,烧钱速度十分迅猛,而多轮的融资使得资金流充裕的滴滴出手十分阔绰,大量的补贴福利让滴滴出行“干掉”一众对手,在激烈的资本争逐中脱颖而出。而如今,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常能看到滴滴因导航绕路、导航故障错误等问题频被投诉?那这个频被投诉的导航是什么来头?先了解下滴滴出行使用的是哪个内置导航。现在滴滴的官配导航,是在年8月上线的滴滴自研导航,而在此之前,滴滴的“导航CP”一直在变。从最初的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及“前任”高德地图。如果说滴滴使用最久的导航,当属腾讯地图,彼时,腾讯还是滴滴最大的股东。但说起腾讯地图,并没有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熟悉,其市场份额也不高,投入少,且数据更新较慢,较为陈旧,给司机和顾客造成不便。直到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分别认购滴滴出行2亿美的元优先股,投资4亿美元,并协议规定滴滴需使用阿里旗下产品高德地图提供的导航和地图服务。于是滴滴逐步与腾讯地图解绑,使用高德地图。年8月,滴滴APP上线了自研的地图导航功能,并在当年10月,即正式注册“滴滴地图”。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我们发现多名滴滴车主报称,在行程距离远、线路多的情况下,滴滴内置导航存在绕路现象,导致自己被乘客投诉,滴滴的处理方式则是直接将责任推给司机。图片来源: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在乘客发现内置导航存在绕路现象后,向司机提出异议,引来司机回答:“滴滴公司要求司机按内置导航行驶,如果使用其他导航出现问题,大概率会被判定司机有错,将对司机进行警告、处罚以至于封停用户处理”。滴滴出行方给出的回应是:“合理的路径规划,需要同时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道路情况瞬息万变,时间、距离、价格、安全甚至红绿灯的数量,都会影响路线的最优解。”也就是说,滴滴设计的路线考虑的内容较多,但情况确实如此吗?滴滴又是否考虑司机及乘客的利益呢?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财支棱起来表示:“滴滴导航绕路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偏僻地方的数据不全面、后台算法不过关以及地图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等。我也曾经遇到过几次,认为还是后台算法不过关的原因,没有推荐相应合适的行驶道路。目前滴滴的规定中,司机端是可以自由选择导航的。但如果司机在使用非滴滴内置导航时出现被投诉等问题,则司机全责。因此,很多司机也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而选择做一个‘工具人’。”更有网友质疑,在滴滴内置高德地图时,同样发生滴滴内置高德导航与高德地图APP所建议的导航路线竟然存在差异。导航争议始终伴随滴滴的发展,司机与乘客的利益如何得到合理的保护?就此,滴滴应不应该用第三方导航?是否需要接受有第三方的监督?

03

为何要用自研导航?

应不应该用自研导航?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知道,滴滴为什么要与地图巨头们竞争研发自己的导航?地图服务费数额大。目前国内地图商中,不论是数据完善度、定位准确性,还是商用接口完整度,算法合理性而言,做的最好的都是高德和百度,而这两家的商用地图服务接口均已开始收费。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zbx/13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