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很多朋友说,慢性胃炎实在太痛苦了,让人食不知味,寝食难安,如果能给我换个新胃该多好啊!这看似说笑,在医学上却并非不可能。
事实上,无论从生物学还是中医角度,“老胃新生”并非不可能,因为胃黏膜组织本身就是不断刷新细胞的“活肉”,正常人在胃内环境平衡,细胞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大约三个多月就能完成一次胃黏膜的彻底更新。
胃黏膜相当于胃的一件保护衣,可以防止有害因子对胃的侵袭。同时,它又相当脆弱。不管是胃痛、胃疼、胃胀、嗳气、反酸、打嗝、消化不良,还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窦炎、十二直肠溃疡、穿孔,其实原因就是一个: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损伤的差异,决定胃病的轻重很多人胃不舒服,稀里糊涂没当回儿事,胃黏膜反复受损,病也越来越重!胃痛、胃胀,千万不要听之任之,也不要瞎治!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出现上皮化生,异常增生。不但引起灼痛、胀痛、钝痛、食后腹胀、打嗝、嗳气、恶心、疲乏,消瘦,甚至引起出血、穿孔、增生以及恶化。
深度解析萎缩性胃炎的四大疑问1
为什么胃粘膜受损,会灼痛、胀痛、嗳气、反酸?
1、反酸、烧心:黏膜损伤的炎性刺激,会使胃壁细胞功能失调,让胃酸分泌过多。长期反酸的朋友不建议依赖抑酸剂,强行抑制胃液的分泌,只能减轻对胃壁的烧灼,无法修复受损胃肠黏膜,可能加重黏膜损伤,停药后还会产生胃酸“反跳”。
2、打嗝、嗳气:反上来的一阵阵嗳气正是食物滞留,异常发酵,腐败酸化释放的气体,气体的异味越浓重,说明胃肠功能越衰弱,很可能出现糜烂、溃疡甚至萎缩、增生等病变。
3、灼痛、隐痛:胃黏膜破损,胃粘液分泌少,在胃酸刺激下产生疼痛,创口愈合质量不高时,还会出现慢性神经性疼痛。
2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炎为什么久治不愈?
治疗萎缩性胃炎存在三个难题:首先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药物很难粘附在胃壁上;二是我们每日吃饭吃药,不断刺激糜烂出血的溃疡,让胃黏膜重复受损,有些药物甚至加速胃部腺体萎缩。三是胃内生态环境难以重新建立。
手上有伤口经常接触水,反复感染,用什么药也难见效。伤口若想好的快,就得上药后包扎不沾水。人体胃里面的环境通常比这更复杂。所以,想要吃进去能够有效修护胃粘膜,首先要挑对方法和产品。
3
为什么吃了很多药修复不了胃粘膜?
有没有用,完全取决于能不能均匀粘附着在胃粘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相当于给粘膜损伤处进行“包扎”,以便于伤处愈合。
好多人消炎杀菌不见起色,很多产品用的时间较长,有人由于工作等情况,长期服用汤剂不太方便,还有的人感到中药苦涩,难以下咽,几天就偃旗息鼓。
其实,不管是什么产品食道进入,在胃内破碎分解,能作用在胃壁上的成份所剩无几,也就不能发挥修护胃粘膜的功能,吃了当然没有效果了。
4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总是反复出现?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分泌的胃酸、溶菌酶等成分就能杀死多数有害菌。反复发炎、大量用药则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力,造成致病菌反复感染。所以要想摆脱HP,先从恢复黏膜功能做起。
Hp就像蘑菇一样,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蘑菇就会疯长,单纯消炎杀菌,Hp还会滋生,而且有了抗药性,要想摆脱HP,还要改变人体内环境,尤其是胃内环境。
很多人消炎杀菌效果不明显,源头往往在于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而这正是适宜Hp滋生的胃内环境。如果综合调理,疏肝和胃、温中健脾、或清热解毒、或祛湿化瘀,辨证施治,正气足了,胃气和了,胃内生态环境好了,Hp自然就不见了。
康缘金红颗粒还你健康胃我的家庭健康管家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