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报告说我有肠化,医生,要紧吗

五一刚过,许多患者终于等来了自己的胃镜病理报告,有点激动,但是看见报告,顿时傻了眼,“轻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忐忑着来问,蒋医生,我有肠化,百度上说快要癌变了,怎么办?

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来话一话肠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

什么是肠化呢?

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肠化是什么。肠化是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及周围腺体被类似肠型上皮及腺体的上皮组织所取代,简单地说就是胃黏膜出现了肠腺上皮。

2

为什么大家这么恐惧肠化?

这就要谈谈Correa这个人。年由他提出的胃癌五步曲: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深入人心,因此,它和异型增生经常被视为癌前病变。其实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异型增生为重要的癌前病变的观点,而胃黏膜肠化是否属于癌前病变,目前尚无定论。

3

为什么不能定论?

因为它是胃黏膜的常见病变,是机体为适应外界刺激所作出的改变,在胃镜病理检查中相当常见。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它的分型,它分为完全性肠化和不完全性肠化。完全性肠化又叫又称为I型或小肠型肠化生,大部分肠化都属于这种类型,通常为一种适应性改变。不完全性肠化生又称为II型、III型或大肠型肠化生,有潜在的癌变风险。

4

肠化得胃癌的风险高吗?

据文献统计,白种人中肠上皮化生的胃癌年发生率为0~10%,不典型增生的胃癌年发生率为0~73%。胃癌发生率在有肠化的患者中虽然有增高,但整体风险是非常低的。

5

为什么病理报告只写肠化?

肠化的分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评估胃癌风险。可惜的是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家通常不区分不同类型的肠化。原因嘛,一是对于病理学家来说,他们只关心癌细胞,对于这种完全不能肯定的结论不感兴趣,二是因为完全性肠化和不完全性肠化可以共存,使得这种区别难以真正实现。

6

那肠化就没事了?

当然不是说肠化就不要紧,临床上对于单纯胃窦肠化,无需监测。对于老年、男性、有胃体或是全胃均有萎缩或肠化、异型增生且肠化生程度应注意随访。毕竟研究表明癌变的危险性与肠化的程度和范围呈正相关性。也就是说肠化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重,癌变的风险越大。

7

那么肠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胆汁酸反流

3.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喜腌腊熏制食品、蜜饯类食品、高盐饮食、辛辣刺激饮食、缺乏维生素饮食及奶制品饮食

4.男性,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5.有胃癌家族史

6.有肥胖、有吸烟及饮酒不良嗜好。

8

那么发生肠化怎么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减肥、戒烟酒、避免高盐和烟熏食品、多食新鲜蔬果;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当补充抗氧化剂叶酸、维生素B族;针对广范围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患者,提倡每3年进行一次内镜监测,一旦发现胃黏膜病变进展至重度异性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或早期胃癌,应及时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

END

点击上面“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zbx/7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