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男,60岁,胃镜发现糜烂性胃炎三年余。素喜饮酒,有上消化道出血史,年酒后出现烧心、胃脘部灼热、疼痛症状,反复至今。外院近期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
由于胃病检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胃镜的应用,早期胃癌的大量发现与研究,认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有密切关系。
肠化是胃粘膜损伤的一种指标,常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故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长期随访,定时复查,以防癌变。
李先生经西医诊断后,因担心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较大,决心选择中医药调理。
初诊见舌质淡红、苔薄白稍黄腻,脉弦紧。
辨证:脾胃寒热错杂、湿热瘀阻。患者常年嗜酒,酒性湿热,湿阻中焦,湿土困阻肝木升发调达故出现胃脘疼痛(气机不畅、不通则痛),肝木郁而化火,子病犯母(烧心,灼热)。宜清热和胃、化瘀和络。
处方:以经方半夏泻心汤为本,加入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经验用药(千层纸、凤凰衣、刺猬皮、三七粉、蒲公英、炒赤白芍、徐长卿等)
半夏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各种脾胃疾患,尤其是寒热错杂症的经典方之一。其中半夏化痰和胃、消痞散结,黄芩、黄连清上中焦之火热。
经验用药则选自朱良春老先生治疗糜烂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经验。凤凰衣、千层纸为对,常用功能养阴清肺、治溃疡不敛,朱老认为还有补虚宽中、消除慢性炎症和促进食欲作用,多年来屡用得效。且千层纸入肺肝经,功能润肺、舒肝、和胃生肌,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善于调正气机、升中寓降、治肝安胃之功。所谓“土需木疏,木需土荣”,胃病的病因,不外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或劳役过度,胃之受纳失常,脾之运化失职,均以肝之疏泄失度为主。肝木郁而横逆,犯胃克脾,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肝克脾土,脾失健运,气机受阻,胃病作矣。故朱老屡用千层纸为伍,治疗胃病,乃有“虽在治肝,正以救胃,有治肝安胃之妙也。”
三七兼具良好的止血和活血化瘀的双向调节功能,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三七粉合刺猬皮、蒲公英既可活血化瘀去癥,更兼清热解毒。
徐长卿性虽温,但临床配伍可寒、可热、可气、可血、可祛邪、可扶正,且颇有强壮作用,朱师经验治胃胀痛必不可少。
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泻。二药伍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
朱老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等疾病,好转的进程是呈逆转方向而变的,即重度转轻度,轻度转浅表萎缩,继转重度浅表性胃炎,再转轻度浅表性胃炎,直至康复。这个逆转过程是较长的,医者与患者必须注重慢病缓图,一旦药中肯綮,则需要坚持服药,不宜轻易更方。
谨守朱老治则法度,每次处方守上方略做加减,患者亦十分配合,坚持服药五月余,于年1月4医院经电子胃镜复查发现病情好转,肠上皮化生消失,胃粘膜糜烂范围缩小,胃镜及病理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窦粘膜慢性炎伴浅表糜烂,HP(幽门螺杆菌)阴性。
患者病情向愈,将继续辨证治疗,以期进一步改善!
透过此案,有几点感悟分享如下以飨各同道:
1、经方一脉流传千载,有其精妙独到之处。在中医后续发展的漫长岁月,也陆续有后人依据病患变化及新药的发现应用,总结出作用独到的用药及组方经验,即后世所谓之“时方”。医者如能兼容并蓄,虚心学习时方精要之处,能将经方与时方结合运用得当,对于疑难病症治疗必能更得心应手。
2、从上述医案不难看出,用药如用兵之法则,其一既要有堂堂之阵(经方半夏泻心汤为中军主干)更要配合奇兵突出(国医大师经验用药);其二,从朱老先生用药可看出药物配合得当、层次丰富、疏落有致,即便是药味量多,但无一味是滥竽充数之品(凡兵不攻无过之城),药味数量过多易造成药性互相牵引而弱化方剂治疗效果,更容易对原来健康脏腑造成伤害。
3、现代医学诊断为较严重器质性问题的疾患,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疗的时间必然不短。患者能够信赖医生,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关历医师
针药并用中医全科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与针灸推拿学双专业。师从孟河医派朱建华教授、岭南经方大家黄仕沛教授。
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
内科常见:感冒发热、咳嗽、肠胃疾患、过敏性疾病等;
各种痛症:颈胸腰骶椎错位所致痛症、各种肩颈腰腿痛;
疑难杂症:糖尿病、肾病、肿瘤、甲亢、痛风、慢性疲劳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面瘫、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抑郁症等。
文脉堂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