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更多活动详情,育儿知识,戳左边蓝色按钮吧~
多多的爸妈平时工作很忙,带孩子几乎都落在了奶奶身上。奶奶照顾孙女很尽心,多多的胃口一直很好。可最近一个多月,不知道怎么的,多多突然不肯好好吃饭了,一给她喂东西就又哭又闹的,冲了奶粉没喝多少就吐了,最后甚至吐的是咖啡色液体!不会是吐血了吧?多多妈医院。
医院,医生给多多做了胃镜检查,发现她胃溃疡很严重,引发了胃出血。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胃溃疡?经过多方检查,多多居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
这不是年纪大的人经常得的病吗?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呢?
询问之下才发现,多多奶奶给多多喂饭时,看到有些肉比较难咬,就先自己咬一小块下来,再喂给她吃。有时候图方便,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甚至干脆就两个人同吃一碗饭。
在奶奶看来这很正常,多多爸小时候就是这么喂的,也没出问题啊。但是很遗憾,绝大部分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都是因为带菌的家长嘴对嘴喂食或餐具混用造成的。
这样的新闻每年都不胜枚举,当前我国已有超7亿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胃出血、胃溃疡患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令人咂舌。
NEWS医院脾胃科曾收到一名8个月大的患儿,因为家长经常用嘴巴试奶温,导致宝宝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医院有个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胃不舒服被查出胃癌晚期,追踪病因竟与他小时候常被大人嚼食喂养有关。
……
有些老一辈的人,觉得孩子吃饭嚼的太慢,或者是嚼不碎,就亲自上嘴,给孩子嚼好以后用手抿到孩子嘴里,或者是直接嘴对嘴的喂孩子。
新一代妈妈的各种劝说就是不听!
殊不知这样有极大的感染风险!
有的宝宝抵抗力弱,一感染就开始犯病,有的宝宝感染了没有症状,细菌长期存在于胃里,等年纪大了才逐步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
下次奶奶再想嚼饭,
就把这篇文章甩给她!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幽门螺杆菌,也称幽门螺旋杆菌或胃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够在人的胃液中生存的细菌,呈螺旋形,被认为是感染力最高的细菌之一。
幽门螺杆菌对酸有一定耐受性,这是它可以在胃内酸性坏境生存的原因。幽门螺杆菌非常顽固,一旦受感染,如未采用正规治疗将终生受累,即自愈率接近于零。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主要症状有反酸、烧心、上腹痛、口臭及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嗳气腹胀和食欲减退等。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15%-20%发展成消化性溃疡,低于1%发展为胃癌。
但是仅有10%-20%的人感染后可能出现消化道溃疡。因为最成功的那些细菌,是那些没让携带者得病的,它们就可以持续繁衍。从一个健康的胃开始,细菌入侵,白细胞作出回应,过一段时间变成溃疡。当你特别老的时候,没准就变成了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感染上的呢?中国差不多50%的人口携带幽门螺杆菌,只是我们都不知道。
共同就餐
幽门螺杆菌传染性很强,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互相夹菜,不使用公筷,或者仅仅是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接吻
人体唾液中也存在幽门螺杆菌,夫妻间接吻幽门螺杄菌就可以肆意传播,如果你喜欢吻你的宝宝,小心将幽门螺杆菌也传给了宝宝。
嚼饭喂食
这是最容易传染的途径,没有之一!
大人在给宝宝嚼饭的同时,食物混合了丰富的唾液,其中携带着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宝宝胃的免疫系统本来就不强,又没有其他竞争者——没多少细菌可以活在胃里,幽门螺杆菌就在宝宝胃里舒服地繁衍下去了。
幽门螺杆菌更偏爱宝宝??虽然说,我们平时听说胃病都是跟成年人老年人沾上边,但实际上,幽门螺杆菌最容易感染的偏偏是儿童!只不过很多病都是积累了一定年限才发作而已。
有研究发现,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峰期在1岁左右,这个时期也是家长陪伴宝宝最多的时期。
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仅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这跟老一辈喜欢嚼饭喂食的习惯脱不开关系。
曾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而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澳大利亚胃肠病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表示:
世界上多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总是从小持续不断接触感染源,比如他们家庭成员很多人是携带者,或者生活的环境到处都是污染的水源。使得他们每个月都会感染新的幽门螺杆菌,久而久之,反复感染。简单6招,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1餐具消毒、分餐可预防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跟宝宝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消毒。
2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不喝生冷水。不给宝宝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宝宝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
3不要嚼饭喂食中国差不多50%的人口携带幽门螺杆菌,所以除非你很确定自己没有携带,否则嚼饭喂食极有可能将你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宝宝。
4及时洗手做好宝宝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避免幽门螺杄菌传播,防止病从口入。
5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如果家里有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
6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更换牙具、口杯、水杯,宝宝跟大人的不要混用,并且要经常蒸煮消毒。
关于幽门螺杆菌,你可能还想知道1.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什么关系?
研究表明80%-9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粘膜炎症消退。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2.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有什么关系?
虽然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但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两者的因果关系。相当部分的胃癌病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幽门螺杆菌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须的致癌因子。
3.饮食中哪些因素容易促使幽门螺杆菌感染?
经常吃过于酸甜、辛辣食物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刺激性食物容易对胃粘膜形成刺激而引起损伤,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感染。
4.幽门螺杆菌只存在于胃粘膜上吗?
幽门螺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的唾液、牙菌斑中可造成自身感染,也可引起相互之间传播。因此,定要培养宝宝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的习惯,及时消除牙菌斑,不给幽门螺杆菌有藏身之地。
5.宝宝胃口不好、腹胀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了吗?
食欲不振、腹胀、纳差等胃病症状并不一定与幽门螺杆菌相关。例如,急性胃炎也可以出现胃病症状,但幽门螺杆菌并不是急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并不需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6.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后是否会再次感染,为什么?
成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以后,很难再次感染,复发率不超过0.5%。所谓的“复发”,多是没有根除成功,比如没有规范用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复查等,导致患者以为“根除了”,其实并没有之后又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原来的细菌又活动了并不是重新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