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放弃美团自营打车业务

王兴宣布美团打车业务调整

许久未见的王兴,把大刀砍向打车业务。

近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内部邮件中宣布,经S-team研究决定,网约车业务将从独立事业部转为平台业务,转入美团平台,由李树斌负责,网约车负责人张星远向其汇报。

具体来说,美团网约车业务将缩减资源和人力投入,放弃自营业务,全面转型聚合打车模式。而现有的团队,一部分留在网约车,其余的将分批次调配到其他业务线。

S-team是美团内部的最高决策机构,前段时间离职的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就是这个架构中的成员。

这次调整,是美团在年11月底将智慧交通平台拆分为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事业部后的又一次大调整。

放弃自营打车,转向聚合打车模式,意味着打车业务在美团内部的重视程度显著下降。

作为行业中的后来者,美团从年开始布局打车业务,当年2月,开始在南京试运营。在早期扩张阶段,美团的姿态十分激进。

当时,美团打车业务由集团二号人物王慧文亲自负责。为了扩张地盘,美团打车开启了烧钱补贴大战,在南京对司机的抽成为8%,而在上海地区注册美团打车的司机,可享受三个月内“零抽成”福利。

作为对比,当时行业内的普遍抽成在20%左右。

于是年,美团打车在进入上海市场的当天晚上,单量就突破15万单。

但在这个不错的开局之后,美团打车却没有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巨头已形成庞大数量级领先优势,另一方面,还有更多诸如高德、曹操出行、T3等各种大大小小的打车平台持续覆盖,一片红海之下,美团打车很难扩张领土。

从年到年,美团打车换了5任负责人,业务模式也经历了3次转变,其中还包括美团打车APP下架,又重新上架。在这个过程中,美团打车业务的战略重要程度也逐渐下降。

原因很简单,不挣钱。

补贴和烧钱大战并没有给美团打车带来期望中的市场份额。

美团上市时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其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从年的2.9亿元上涨至年的44.6亿元。目前美团打车的日单量在万单左右,其中自营订单占比约40%,而年,美团打车的整体亏损率在15%左右。

此次王兴宣布降低打车投入,放弃自营模式,其实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

聚合打车模式成为主流

与美团持续亏损的自营打车模式,行业内对于聚合打车模式,普遍看好。

什么是聚合打车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把更多的网约车平台聚集在一个平台上,用户可以一键叫车、全网比价,是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的供需匹配方式。

图源:高德地图APP

聚合平台,聚的是流量。随着聚合平台越来越多,市场上基本形成了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并行的模式。聚合平台在为乘客带去了叫车方便,也为中小网约车公司提供流量入口,提升了订单量,在行业生态中起到了“流量连通器”作用。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披露的聚合打车平台订单数据显示,年7-10月份聚合打车平台的订单数分别为1.53亿单、1.67亿单、1.35亿单、1.41亿单,各占当月网约车总订单数的22%、24%、24%、25%。

实际上,除了典型代表高德之外,美团打车业务中也早就在年上线了聚合打车模式,与自营打车业务共同运营。

对比自营模式来看,聚合模式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

优势是资金压力、运营压力,都很小,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就可以轻松撬动更大的市场。

尤其对于拥有亿级用户流量的平台来说,聚合打车模式是用户流量商业化变现的一个“捷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jbgs/13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