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较差,生活饮食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这时就要考虑宝宝是否得了小儿急性胃肠炎。
腹泻是急性胃肠炎引起常见症状,主要表现如下:轻者一般每日大便在10次以下,呈黄色或黄绿色,可带有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严重者每日大便次数可达数十次,大量水样便,有少许黏液,伴随着恶心呕吐、食欲低下等症状,有时会呕吐出咖啡样物等。
夏秋季节,此病多发,如果发现宝宝有类似症状,爸妈要及时选择科学治疗方式,避开一些常见“雷区”。
一、治疗误区:1.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非常多见,其实,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效,但对病毒性肠炎则无用,甚至会杀死肠道益生菌,造成菌群紊乱。如果不查明病因就使用抗生素治疗,那么很容易引起抗生素耐药,这会最终导致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2.过度输液
很多家长把静脉输液当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管孩子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恰当的输液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儿童输液会导致以下问题:
1)发生过敏反应:发热、寒颤、甚至休克等;
2)儿童好动,输液时若看护不好易出现脱针刺伤以及静脉炎、皮肤感染或空气栓塞等不良后果;
3)儿童好动且血管细,静脉穿刺难度非常大,容易引起孩子心理恐惧,并且会增加家长经济负担。
而急性胃肠炎、腹泻时引起的脱水症状多数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缓解,所以是否输液需要合理评估。
3.过度看重止泻
治疗腹泻及急性肠胃炎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只要水分营养补充足了,疾病很快就康复了。但对症治疗非常重要,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前人治水采用堵的办法,结果越堵洪水越猛。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洪水反而能慢慢退下去。治疗腹泻亦同理,因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修复需要5—7天时间,若腹泻未合并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待肠道粘膜修复正常了,腹泻自然会停止。在此之前盲目止泻,病毒和细菌及产生的分泌物炎症因子不能排泄出去,则可能会加重症状。
4.饮食不当
腹泻时的确应当适当注意饮食,比如要避免吃高糖食物,含糖高的食物容易产酸,增加肠道的渗透压,加重腹泻。豆类、豆制品等易引发胀气加重腹泻,而奶制品由于脂肪高,也应该在腹泻好转时再食用。
但有些家长在孩子腹泻时对于饮食过度谨慎,甚至只给孩子喝白粥,时间久了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加重腹泻,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只要孩子肠道功能不是很差,不用刻意忌口。只需清淡饮食,适当增加食物中的盐分。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腹泻时会停止母乳喂养。其实,母乳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有提高小儿免疫力的作用,所以腹泻的患儿,尽量不要停母乳,可以少量多次,有乳糖不耐受的时候,可适当补充乳糖酶。
二、正确的治疗方法:其实大部分的急性胃肠炎患儿不需要静脉输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止泻:
1.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
2.口服蒙脱石散止泻;
3.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调理肠道微环境;
4.口服乳糖酶或者防腹泻奶粉;
5.补充锌制剂。
那什么时候需要输液呢?有如下症状者可咨询医生进行输液:
1.有休克表现者;
2.脱水严重,精神差,有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
3.持续性呕吐,无法口服补液者,特别是小婴儿;
4.虽经过口服补液,但脱水没有改善者;
5.严重腹胀或者肠梗阻者。
三、如果出现如下情况,要及时就医:1.反复高热不退者;
2.频繁呕吐者;
3.有脱水症状,例如哭时少泪甚至无泪,小便量少、嘴唇干燥、口渴等;
4.精神差;
5.出现抽搐;
6.腹泻后宝宝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此时应该注意有继发急腹症可能性,6个月到3岁的宝宝在腹泻后容易继发肠套叠。
除上述的情况外,若孩子有慢性疾病或正长期服药,若腹泻超过24小时无改善,医院就医。
四、预防方法: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不用手接触即食食物。
2.不吃生的海产品、生熟食使用的菜板、菜刀应分开,水果要削皮吃。
3.已经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家庭成员需要隔离治疗,并且不能再为他人准备食物及照料他人。
4.在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爆发时,加强消毒工作,应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各种生活用具及食品加工用具、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来源:儿内科周士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