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超过50%的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甚至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细菌。
我们是怎么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呢?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主要见于以下方式:
1
●食用不洁的食物或引用不洁的水
●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体液、呕吐物或粪便排泄物,不洗手进食
●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
●与感染者共餐,使用感染者用过的不洁饮食器具
●幼儿园和学校内儿童、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
●直接口对口喂食或密切接触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B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病因之一,随着疾病不断进展,最终可能导致罹患恶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这一进程中恶化。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什么症状?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消化道不适。
急性胃炎的症状: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会出现食欲不佳、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症状:患者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晨起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慢性、节律性上腹痛,呈周期性发作。如胃溃疡患者可表现为餐后上腹痛,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表现为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餐后缓解。
当患者由上述慢性胃炎表现逐渐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疼痛或体重减轻等相应症状,要警惕病变恶化成为胃癌。但这并不是说,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于正常人群中,但罹患胃癌者只是少数。不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可以使胃癌风险降低的。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最重要、最可控的危险因素。
感染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办?对于出现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反酸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前往消化内科门诊就医。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会损害胃黏膜,所以在就诊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基本健康信息和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帮助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幽门螺杆菌呢?1
●饮食要营养丰富,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吸烟、喝酒,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不吃生肉、未煮熟的肉类和刺身等食物,这些食物会大大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
●实行分餐制,避免接触感染
●家长不应将食物嚼碎后给宝宝吃
●日常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不洁的水,使用餐具前确保餐具已经消毒
●食用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时洗净、去皮
●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可在牙垢和龋齿上繁殖,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有口腔异味,难以清洁,因此需注意口腔卫生,提倡每次饭后刷牙,定期更换牙刷,定期消毒洗具
●定期体检。已有家庭成员明确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他成员非常容易被感染,因此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排版:柠檬
校对:王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