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中国肿瘤学焦点学术大

中国肿瘤学焦点学术大会——肿瘤内镜专场于5月12日下午在江苏省南京市国际青年文化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分会场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国新教授主持,会议内容分为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两大版块。上期我们给大家分享了专场的精彩讲座(详情可点击?肿瘤内镜专场专题讲座篇),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病例讨论环节。

▌病例一

中医院,柯岩

患者老年女性,因上腹不适10年,间断腹泻2年,外院胃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外院病理符合印戒细胞癌。住院后内镜诊断为:胃体下部褪色性病变,伴瘢痕,考虑早期胃癌,巴黎分型为0-IIb,病变大小约为2cm*1cm,病变位于黏膜层,未分化型,胃表浅凹陷型印戒细胞癌,Laurn分型:弥漫型,镜下癌组织面积约2.0cm*1.6cm,侵达黏膜固有层,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侧切缘及基地切缘未见癌。pTNM分期:pT1a。对如何确定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边界,柯岩主任总结道:需要不断观察病变颜色与周围黏膜差异,放大内镜(观察MV与MS),阴性活检,病理重建(对比内镜和病理图片)。

▌病例二

医院消化内科,杨浪

患者老年女性,HP阳性,住院行ESD胃早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高分化黏膜内腺癌,无脉管浸润,无溃疡,基底及切缘阴性,为治愈性切除,术后根除HP,术后3月复查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怀疑早癌,同时多原发性,但病理不支持,1年后再次复查,可疑病灶仍在,再次行ESD手术,术后病理提示,黏膜内中-高分化腺癌,局部极少单个癌细胞,无脉管浸润,切缘阴性,无溃疡。对于此病例,杨浪主任提出个人思考:需要警惕多原发癌;同时性多原发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6个月分界是否合理?内镜与病理诊断不符合时的处理对策因如何规范。

▌病例三

苏大一附院消化内科,冯璜

患者老年女性,住院性ESD胃早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体小弯)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癌变,黏膜内腺癌(管状腺癌),未见坏死及脉管癌栓,基地及各切缘未见累及,周围黏膜中度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冯璜主任就此常见胃体早癌讲述了浅表凹陷型病变时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首先她介绍了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结构,接着用示意图形象地指出瘤细胞是如何向上生长,挤压并替代正常上皮,从而形成宏观上我们内镜所观察到的凹陷的大体观,最后,冯主任总结到内镜医生应掌握六字,即“察界、辨形、观色”,从而更敏锐的发现病灶。

▌病例四

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

患者中老年男性,以“上腹部不适1月”入院,外院胃镜发现食管黏膜粗糙,隆起,胃角黏膜粗糙,行内镜下胃角ESD治疗,术后病理:胃角为高分化管状腺癌,SM1(um),无脉管浸润,各切缘阴性,术后患者又追加外科手术,发现食管病灶为高分化鳞癌,黏膜下浸润>um。徐桂芳主任就此病例提出自己的思考及总结,徐主任指出,当消化道病变患者入院后,医生首先需要对该患者进行精细的检查,明确其病变个数(是否单发病灶),病变大小(是否可能内镜切除),病变分化类型(分化或未分化型),病变浸润深度(是否局限于黏膜层),治疗方案选择(能否行ESD),并以表格列出了ESD术后超适应症的情况,最后徐主任认为早癌行内镜下切除超适应症范围患者,只有32%-64%追加手术,而选择观察不追加外科手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手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低下,高龄患者不愿意追加手术,患者合并症多不适合追加手术,手术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病例五

医院消化科,司新敏

患者老年男性,因“上腹反复胀痛1年余”入院,既往胃溃疡病史,合并肺气肿、冠心病病史,于我院行ESD治疗后,术后病理显示:胃窦前壁溃疡型病变,为中-高分化腺癌,SMI1(um),脉管浸润阴性。司新敏主任就此病例指出,在患者行ESD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确定是否符合ESD适应症,包括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型,病变尺寸,浸润的深度,是否伴有溃疡。最后,司主任总结此次病例如下:1.0-IIc型癌并发消化性溃疡时,会出现皱襞集中。皱襞融合是由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的癌在黏膜下层形成肿瘤块,如果存在有皱襞的融合表现,就可以诊断为黏膜下层浸润。2.细致的术前评估在癌症患者治疗前尤为重要,内镜检查的关键是白光观察、精查、加放大。ESD操作还应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精查,边界,浸润深度等。3.活检时注意事项为:从口侧→后壁侧→大弯侧,应考虑活检后出血的血流,个数应限于最小限度的个数,不受出血影响的第1块活检极其重要。

▌病例六

医院消化科,柏文霞

患者中老年女性,因消化道出血入院,胃镜检查见幽门息肉样巨大肿物,外科术中见胃窦小弯侧可见一4*3.5cm肿块,活动度尚可,质略硬,未侵犯浆膜层。术后化疗。肉眼观:胃窦小弯侧见一隆起型肿块。术后病理显示:胃窦小弯侧神经内分泌肿瘤,G2,肿块大小4.0*3.5*1.8cm,瘤组织浸润胃壁肌层,手术上、下切缘及另送(吻合口)均未见瘤组织累及。胃小弯淋巴结见瘤组织转移(4/10枚),Laurn分型:不确定型;pTNM分期:T2N1Mx。免疫组化分析:CD56(2+)、Sym(2+)、CgA(灶+)、Ki-67(局部10%+)、CXpan(2+)、EGFR(+)、CEA(-)、Hr-2(-),P53(-)。柏文霞主任就此病例分享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相关内容,包括诊断和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胃镜+病理,免疫组化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THEEND-

不一样的消化科

供稿/陈梅红

摄影/张伟锋

编辑/叶峰

往期回顾

中国肿瘤学焦点学术大会肿瘤内镜专场——专题讲座篇

Hlicobactr:在健康无症状人群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预防胃癌的影响

“爱在一起”5.19世界IBD日——炎症性肠病健康微行动

Gastrontrology医林奇案——身患两种胃癌的老妇

医道精诚——幼童误服强碱,胃造瘘口渗漏不止,医院消化科李学良教授团队妙手医心

张国新教授:消化道早期癌的筛查及防治

都是胆囊惹的祸

NEJM: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异时性胃癌

NEJM:幽门螺杆菌治疗预防胃癌

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成功治疗一例难治性小肠出血

本文由消化客根据会议内容整理概括,仅供内部学习交流之用,因水平有限难免有出入和错误,与授课专家无关。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yczz/1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