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诊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5.html

CAG与胃癌前病变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甚至消失的病变,并常伴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统称为CAG。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属于癌前状态。

02

胃癌前病变

《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年》:胃癌前病变,指已经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上皮内瘤变,既往被称为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包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共识诊断标准

01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年,上海)

CAG的确诊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CAG,而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02

欧洲胃上皮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管理(MASPⅡ)(年)

以高清染色内镜为辅助的活检是检测胃黏膜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法。

03

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及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年)

高清染色内镜(无论有无放大功能)可用来诊断胃黏膜癌前状态,指导精确活检并进行临床分期。

高清染色放大内镜下的“亮蓝嵴”有助于判断肠化生的存在和范围。

高清染色放大内镜检查若可见LGIN病变具有明确的边界,且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存在异常,即提示存在进展为HGIN的可能。

病理活检取材

01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年,上海)

内镜结合活检病理,诊断更准确;

多点取材,建议2或3块,胃窦、角、体及可疑病灶;

取材标本足够大,深达粘膜肌层;

不同部位分瓶装,尽快包埋切片;

病理申请单及临床资料应含简要病史,取材部位等。

02

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及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年)

累及全胃的重度CAG(伴或不伴肠化生)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胃镜检查时需重视胃体黏膜的活检。

为能精准判断萎缩性胃炎的范围和程度,建议内镜检查时至少在胃窦、胃体和胃角各取1块胃黏膜组织,并分瓶标注,有其他可疑病变时单独活检。

诊断技术

01

特殊内镜

特殊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1)电子放大+染色

对慢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甲蓝、苏木精、靛胭脂、乙酸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2)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能实时辨别胃小凹,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等的细微结构变化,可靶向活检。

02

常用内镜特点

03

胃功能监测

胃功能筛查:血清蛋白酶原Ⅰ(PGⅠ)与胃蛋白酶原Ⅱ(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有助于判断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和程度。

胃体萎缩者PGⅠ和PGR(PGⅠ/PGⅡ)降低;而胃窦萎缩者,血清G-17降低;全胃萎缩者,PGⅠ、PGR及G-17均降低。

04

Hp检测

Hp感染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CAG、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建议常规检测Hp感染,可采用尿素呼气试验、组织学或血清学检测方法。(证据质量:高推荐等级:高)

癌变风险评估

针对胃黏膜萎缩程度和范围的分期、分级标准,即(OLGA)系统和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系统。

评估明确萎缩(肠化)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胃癌风险分层,Ⅲ、Ⅳ期风险高。

共识指出,肠化生范围和肠化生亚型对预测胃癌发生危险性均有一定的价值,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能区分肠化生。

本文内容整理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上张声生教授分享的“中西医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新理念”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往期回顾

一种以胡桃夹命名的疾病:“胡桃夹”食管

《中国居民家庭Hp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年)》要点解读

时隔5年再更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要点一览

一文总结

关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思考

质子泵抑制剂如何优化使用?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yczz/11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