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胃镜检查过程中作病变部位的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萎缩的肉眼和病理之符合率为38%~7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表现主要有黏膜颜色改变,黏膜变薄及血管显露三项特征。
1、胃黏膜色彩的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胃镜表现。黏膜色泽表现为橘红色中混有不同程度的灰色,使黏膜色彩变淡,或呈灰红色、灰黄色、灰白色、或为弥漫性,或为斑片状。
病变黏膜无明确的界限,逐渐移至正常黏膜,若黏膜变淡不呈均匀一片,而留有一些橘红色黏膜,胃镜下可呈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2、黏膜变薄,皱襞变细或消失
由于黏膜萎缩致使黏膜皱襞变细,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据此萎缩程度可分3度,皱襞变细为轻度,皱襞消失为重度,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
变薄的黏膜常呈斑片状,似乎比周围正常黏膜凹陷,对小范围的萎缩性病变,可能观察到褪色区的凹陷。
3、血管显露
黏膜下血管显露也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表现。正常胃黏膜由于主细胞的存在而不透明,无血管显露,但由于胃镜光亮度强,注气过量,使胃内压明显增加,导致胃体上部正常黏膜呈现血管。
萎缩性胃炎时,因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故可见黏膜下血管。早期黏膜下血管呈现红色细网状分布。
黏膜萎缩明显时表现为黏膜下层静脉丛呈蓝色或灰蓝色树枝状分布,汇合成较大的静脉而消失于胃壁深层中。在黏膜重度萎缩时,黏膜下粗大的血管呈暗红色树枝状显露。
4、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也可伴糜烂,黏液湖缩小或干枯。
5、萎缩性胃炎黏膜粗糙呈颗粒状甚至大结节状改变:
有时在萎缩黏膜上有上皮细胞增生或明显肠化形成的颗粒状小结节,这些颗粒呈扁平隆起,表面光滑,大小不一,呈乳白色,隆起处活检常发现肠上皮化生。
有时呈息肉样大结节,此种结节的颜色与周围黏膜相似,多无血管显露。
6、萎缩性胃炎可同时见到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黏液增多,充血及水肿等。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浅表性胃炎反复发作而形成萎缩性胃炎,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易于受损而引起浅表性炎症。
对于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如若有出现胃部不适,一定要做个详细的胃镜检查,明确病情后方能对症治疗。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