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鸡肌腺胃炎防控现状分析

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25.html

鸡肌胃腺胃炎在我国已经流行11余年,此病致使很多养殖企业在饲养过程中,出现料肉比增高、出栏日期延长、经济效益降低等现象;也导致了家禽在患病后病难控,免疫抑制普遍存在。我们虽然每年都有引导性分析,但是,市场认识、应对策略方面仍面临堪忧。

给家禽带来的危害

1.严重免疫抑制诱发疾病难控

严重的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导致机体内T、B淋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内免疫细胞减少,直接导致接种冻干疫苗失败或效果减弱,也导致注射灭活苗后,HI抗体产生不足,抗体滴度维持较短,免疫细胞就被分解和减少。因此,导致这几年禽病难控,非健康鸡群极为普遍;也是导致接种疫苗引起发病的原因之一。

2.生产性能不达标

由于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导致生产性能严重低下。如体重不达标、均匀度低、肉质差;并且不排除肉质内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等产物,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公共生物安全。

3.导致家禽难养

肌胃腺胃炎病会减缓家禽业发展的节奏,同时会压缩或减少养殖效益。

那么,我们应如何认识此病的本质,如何让家禽料肉比降低,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呢?

病因

在病原病因的确定上,多数人员在5年前陷于“传染性腺胃炎”的困境中,认为是REV和其它病毒混感引起的;也有很多一线技术人员认为是流感病毒、传支病毒、体温升高引起、药物中毒引起、胃酸过多(PH值过低引起)、包括维生素缺乏引起。从年至今,多数从业人员逐步认识到了本病的本质,就是霉菌毒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腺胃炎和肌胃炎。

1.霉菌毒素中毒

⑴玉米、豆粕等霉变广泛

玉米田间收获、脱粒、晒干、保存、运输过程粗放操作,导致玉米多个环节都受到重复霉变,因此出现我国乃至世界性玉米质量差,霉菌毒素超标现象极为严重。我们检测的黄曲霉毒素也许没有大量超标;但是,多毒素累积是严重超标的,仍达到了霉菌毒素超标的危害。

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在病鸡肌胃组织、腺胃组织、腺胃分泌液内可以提取3-4株不同类型的霉菌。通过培养试验,可以培养出多种霉菌菌落;其中、黄曲霉、烟曲霉、土曲霉、赭曲霉、黑曲霉污染最突出。我们同这些霉菌对食物进行污染撮合,然后喂给确定健康雏鸡,结果再采食一至两周后剖检,可以看到大量的鸡都出现了肌胃角质层溃烂、腺胃肿大等现象,鸡严重消瘦。

2.成品饲料霉变

成品饲料存放粗放,养户保存放霉变意识不足。根据研究发现,饲料目前由于保存环境的恶劣、原材料玉米、玉米蛋白粉、豆粕、鱼粉、肉骨粉等霉变变质严重。

3.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霉菌毒素引起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普遍。其中,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会直接增加了肌胃溃烂的机会。

不要被假象所蒙蔽

1.根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H9病毒隐性感染率1-2%。免疫抑制病肌胃炎,可以引起接种疫苗失败,并发病的几率极高。可以说,正常鸡群中致病病毒已经普遍存在了,一旦肌胃腺胃炎发生,这些病毒就会发挥致病性,肌胃炎霉菌毒素中毒就扮演了应激因素;这个时候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减少死亡率、改变这些病毒引起的采食量下降。

2.霉菌及毒素污染导致饲料中维生素严重缺乏,因此在治疗此病时候,用足量的维生素制剂可以在短期内看到鸡采食量提高现象,尤其是B族维生素。

3.霉菌性肌胃腺胃炎,引起消化道黏膜严重损伤,易继发感染细菌性肠炎,尤其是肠毒综合症。所以,养户或兽医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青霉素没有刺激性抗菌药物可以看到效果。采食量短期提升,精神稍好转,拉稀减轻或粪便成型。但这是暂时的,2-3天后会再次发生。

4.遇到混感时候用退烧药物,如安乃近等饮水,发现患群精神也会好转,采食量也会有所短期提升,于是就认为是体温升高引起肌胃糜烂、腺胃肿大。

防控措施

鸡肌胃腺胃炎是条件病,那么,要想控制本病,首先是切断或改善发病的条件。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霉变,任何单位和个人很难找到有效的切断和排除病因措施。所以,本病就成为一个特殊病;持续不断的发生,不能彻底治愈的一个疾病。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减弱本病的致病性,减弱其发病率,减弱其家禽生产的危害呢?

首先,我们尽量经常添加副作用小,效果好的脱霉菌饲料添加剂;做好饲料原料选择和防霉变工作,成品料尽量保存科学,储存时间不能过长;饲料厂尽量将保存期进行压缩,更换原有的保质期规则。同时做好科学养殖管理,使用科学饲喂技术。

防控原则:

抑杀霉菌清除分解毒素药物或胃肠功能的修复、提升、消炎的药物,配合继发或混感的药物。

银畜生物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lff/202103/8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