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机关陈仁寿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

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致公党机关队伍建设,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全面促进致公党各项工作,按照致公党中央主席办公会部署,决定在致公党中央和各省级组织、中央直属组织机关中开展“书香机关”读书活动。本读书活动第一期推荐书目为《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该书是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任主编,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部分专家参与编写完成的。该书汇集了百余条涉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知识,希望这本书能作为普及疾病知识的科普读物、寻医看病的就诊指南、健身防病的指导教练,使大家从中受益,成为健康中国人。今天我们推出由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仁寿撰写的科普文章《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关于慢性胃炎的问题,在《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第一章第一节中有详细的介绍。陈仁寿教授的这篇文章对慢性胃炎的定义、临床表现、病因、中医药疗法和预防做了进一步详细的解读和科普,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邀请专家进行专业解答。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

陈仁寿

一何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胃病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层次,以50岁以上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二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慢性胃炎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嗳气、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临床可见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

三慢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很高,很多无症状者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患有慢性胃炎,在我国有50%~80%患者在胃黏膜中可找到幽门螺杆菌。

四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

产生慢性胃炎的因素十分复杂,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慢性胃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性胃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演变成慢性胃炎。

2.饮食没有规律,或饥饿或过饱。

3.经常食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烈酒、浓茶、咖啡、过烫(冷)、辛辣等饮食。

4.鼻、口、咽喉部局部病灶的细菌及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对胃的刺激。

5.长期、过度吸烟。

6.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7.情绪过度紧张不能释放,也会影响到消化道功能而引起慢性胃炎。

8.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

五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病位皆在于胃脘以下,始则与脾胃有关,继而损及肝、肾。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

各种致病因素往往互相关系,病机有虚实之分,始之初起以实邪为主,外感六淫,情志郁结,或因食、气、痰、湿、热所致;久病则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概括起来,中医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所伤,由于过饮过饱,恣食生冷,酒食不节,损伤胃阳,影响脾胃的受纳升降,遂致气机紊乱,脾胃不和。2.情志失和,如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气机逆乱,升降不利则见胃脘痞满不舒。3.痰湿中阻,多因脾胃失健,不能运化水湿,酿生痰浊,壅塞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腹痛。4.脾胃虚弱,平素脾胃不健,或年老体弱、中气久虚,或病中过用寒凉克伐之剂,重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皆能导致胃纳呆纯,脾胃失健,胃脘痞满。5.误治失治,伤寒表邪,误治失治,由表及里,影响脾胃;或五脏疾病,失于调治;或滥服药物,以致脾胃乃伤,升降失司。辨证分型1.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串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2.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胃脘隐痛,胃痛喜按喜暖,食后胀闷痞满,纳呆少食,便溏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脉沉细。3.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尿黄,脘腹痞闷,渴不欲饮,舌象脉象,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脉紧。4.胃阴不足型: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弦细。5.胃络瘀血型: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胃疼日久不愈,大使潜血阳性或黑血便,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型:治宜舒肝理气和胃解郁。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2.脾胃虚弱型:治宜温中健脾。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3.肝胃湿热型:治宜清泄肝热、和胃抑酸止痛,方选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味。4.胃阴不足型:治宜养阴益胃。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5.胃络瘀血型:治宜活血化瘀止痛。偏实、偏热者,方可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生甘草。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选调营敛肝饮加白及、三七。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选黄土汤加减。中成药使用1.肝胃不和证可选用加味逍遥丸、舒肝和胃丸、平肝和胃丸、左金丸、气滞胃痛冲剂等。2.脾胃虚弱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等。3.中焦虚寒证可选用黄芪建中丸、胃疡灵冲剂、附子理中丸等。4.胃阴不足证可选用养胃膏、益胃膏等。5.伴有食滞者可选用保和丸、大山揸丸;伴有心气虚者可选用生脉口服液;伴有便秘者可选用五仁丸等。针灸推拿1.针刺足三里:解除幽门痉挛,加强胃收缩,促进胃排空,对脾胃虚证(包括虚寒证)胃肠功能低下者有一定帮助。2.针刺足三里、中脘:可使胃酸增加,对缺乏胃酸之治疗有帮助。3.针刺公孙、内关、梁丘: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酸增高之患者可选用。4.按摩脘腹部中皖穴,作环形按摩,节律平等,轻重适度,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增强胃肠分泌功能,减轻胃肠淤血,改善血循环,有助于脾胃运化、解痉止痛。六慢性胃炎的预防1.每日进餐做到定时定量,不过饱和不过饥。若有条件,最好少量多餐,每天5-7餐。2.要因病、因人、因地、因时的调整饮食,忌偏嗜酸、辣、辛燥、烟、酒等饮食。3.选择营养价值高,细软易消化的平衡膳食,如牛奶、鸡蛋、豆浆、鱼、瘦肉等,经加工烹调使其变得细软易消化、对胃肠无刺激;同时补充足够热能、蛋白质和维生素。4.选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品,主食以面食为主。5.烹调选用蒸、煮、汆、软烧、烩、焖等烹调方法,少食油煎、炸、爆炒、醋溜、冷拌等加工食物。6.少食对胃有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的食物,以避免对胃粘膜的破坏和损伤,如粗粮、芹菜、韭菜、雪菜、竹笋及干果类以及咖啡、浓茶、烈酒、浓肉汤等。7.进食时应心情舒畅,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根据自己的膳食习惯,配制可口饭菜;供给细软、粗纤维少的食物。8.保持心情舒畅,日常注意呼吸调息――常练内养功或放松功,当放松和入静时,能抑制大脑皮质病理兴奋灶,调节大脑皮质功能。9.常做健身操、太极拳和适当的户外运动,都对调整胃肠功能有所帮助,宜坚持锻炼。10.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应酬,避免细菌交叉感染。以上治疗与预防措施,均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具体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文:陈仁寿;编校:董巍伟、赵阳)

热点推荐:

中国致公党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致公党中央召开网络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万钢蒋作君曹鸿鸣赴安徽开展“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调研并与部分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座谈

蒋作君闫小培出席首届“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

万钢吕彩霞出席致公党中央助力脱贫攻坚公益慈善培训班

最美面罩姐姐——步履不停,斗争不止

致公党精准扶贫电商平台上线啦

生日快乐!中国致公党

想加入致公党的朋友们看过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lff/202104/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