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几种常见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以及如何选用药物呢?
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CVA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1)持续咳嗽>4周,通常为干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症状明显缓解;(3)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气道高反应性;(4)有过敏性疾病病史,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可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CVA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1)推荐使用ICS联合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4.5ug,2次/d;病情重者可用/9ug,2次/d),氟替卡松/沙美特罗(50/ug,2次/d)。治疗时间8周以上,部分需长期治疗;(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mg,1次/d)治疗CVA有效。少数ICS治疗效果欠佳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3)如症状较重,或对吸入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10-20mg,1次/d,3-5d)。
2上气道综合征(UACS)
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腭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肥大、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
ACS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1)持续咳嗽>4周,伴有白色泡沫痰(过敏性鼻炎)或黄绿色浓痰(鼻窦炎),咳嗽以晨起或体位变化时为甚,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和反复清咽等症状;(2)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有时可见鹅卵石样改变,或见黏液样或脓性分泌物附着;(3)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鼻用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慢性咳嗽有效,化脓性鼻窦炎引起的慢性咳嗽需要抗菌药物治疗2-4周;(4)鼻咽喉镜检查或头颈部侧位片、鼻窦X线片或CT片可有助于诊断。
治疗应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1)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者,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多数为复方制剂药物。(2)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如鼻用布地奈德64ug/每鼻孔,2次/d)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1次/d)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mg,1次/d)治疗过敏性鼻炎亦有效。(3)慢性鼻窦炎:a、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感染,抗菌药物应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发作者不少于2周,慢性者建议酌情延长。b、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如鼻用布地奈德64ug/每鼻孔,2次/d),疗程3个月以上。c、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3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
PI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1)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2)咳嗽持续>4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粘痰;(3)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或仅显示双肺纹理增多;(4)肺通气功能正常,或呈现一过性气道高反应;(5)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6)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PIC病毒感染后咳嗽不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如复方甲氧那明,2粒,3次/d,疗程7-14d)。因迁延性感染导致亚急性咳嗽,感染因素依旧存在,明确其感染征象及实验室依据后再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GERC的临床特征与诊断线索:(1)阵发性咳嗽最好发的时相在夜间;(2)咳嗽也可在进食后加剧;(3)2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呈阳性,是诊断GERC的金标准;(4)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治疗:(1)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高枕卧位,升高床头。(2)制酸药: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其他类似药物)或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物)。(3)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4)如有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均应进行相应的治疗。(5)内科治疗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5心因性咳嗽
在除外多发性抽动症,并且经过行为干预或心理治疗后咳嗽能得到改善时才能诊断。
心因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与诊断线索:(1)日间咳嗽为主,专注于某件事情或夜间休息咳嗽消失,可呈雁鸣样高调的咳嗽;(2)常伴有焦虑症状,但不伴有器质性疾病;(3)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治疗:暗示疗法,可短期应用止咳药物辅助治疗。对年龄大的患者可辅以心理咨询或精神干预治疗,适当应用抗焦虑药物。
6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①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
在成人慢性咳嗽病因中占13.5%,儿童诊断率低。
NAEB的临床特征与诊断线索:(1)刺激性咳嗽持续>4周;(2)胸部X线片正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且无气道高反应性;(4)痰液中嗜酸粒细胞相对百分数;(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6)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治疗:NA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次-ug)或等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持续3-7d。
②过敏性咳嗽(AC)
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其又非支气管哮喘、CVA或NAEB等,文献中将这类咳嗽称为过敏性(变应性)咳嗽。
AC临床特征与诊断线索:(1)咳嗽持续>4周,呈刺激性干咳;(2)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3)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高;(4)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IgE和(或)特异性IgE升高;(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治疗: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ICS(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ug,2次/d)治疗4周以上,初期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20mg/d,3-5d)。
③药物诱发性咳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麦考酚酸吗乙酯、呋喃妥因、异丙酚、来氟米特、辛伐他汀、γ-干扰素、奥美拉唑等药物均有引起咳嗽的个案报道,停药3-7天咳嗽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④耳源性咳嗽
人群中2-4%具有迷走神经耳支,当中耳发生病变时,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会引起慢性咳嗽。耳源性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一个少见原因。
⑤多因性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冒后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其他少见病因如支气管肺癌、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微结石症、左心功能不全等。
(审核:邵红欣李雨)
医院临床药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