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寓泻于补,兼顾其实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但胃黏膜及固有腺体发生萎缩性病变,而且还可继发胃黏膜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且久病入络。

久病致虚,因虚而致实,故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格局。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同时兼有浅表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反应。

中医证候可表现为湿热、气滞、瘀血、痰浊等数端。此时如单补其虚,则易助邪而滞气。因此,用药必须兼顾其实。然久虚之体,不耐攻伐。

因此,只能补中兼泻,寓泻于补,使祛邪而不伤正。常以黄连温胆汤合丹参饮为基本方,根据实邪的兼夹情况,随症化裁。

对这种由虚致实的“胃痞”证,应当采取分步分层用药治疗的方法,绝不可一蹴而就。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两大难点:一是胃不受药,二是胃体难复。

不能只看到患者病机错综复杂,大虚与大实交结并存,就众药杂投,面面俱到,且剂量偏大,重药猛投。对胃部的病变,由于药力可直达病所,故用药比其他疾病更易取效,但也更易致损。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既不宜过多,也不宜过重,宜少其药味,轻其剂量,抓住重点,渐进渐趋,缓以制胜。

如脾气虽虚,但党参、黄芪、白术等剂量都不宜超过10g;胃液虽竭,沙参、麦冬、石斛也不宜过用;其他如开胃醒脾之药,如砂仁、半夏、枳实等也均是如此。

至于攻伐之品,则更不宜过重过猛。另外,临证选方遣药,只可取其“意”而不可泥其“全”,统筹考量,“法”到为度。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henwang.net/zzbx/11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