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暖
春困现象越发明显
又逢清明假期来临之际
很多朋友有长途出行的需求
驾驶人在驾车时十分容易感到困倦
在此,南通交警提醒大家:
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驾车途中累了困了千万别强撑
停车休息很重要
尤其是高速公路上长时间驾驶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因为高速公路路面宽阔、平直
路旁环境较为单一、视觉刺激少
驾驶人驾车时动作单一、视线单一
如果驾车人再长时间不休息
会加重疲劳程度
出现体力、注意力不集中、视线模糊,
判断不正确、操作不当的情况,
极易引发惨烈交通事故
针对疲劳驾驶现象
南通交警联合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
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易疲劳路段
陆续投放安装声光报警系统
通过间断性频闪防疲劳激光预警灯和警报声
给驾驶员视觉、听觉冲击效果
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警觉
达到防治疲劳和预警效果
如果当前方发生事故
也可以远程操作显示屏上大功率喇叭
通过大屏显示、声音喊话等形式
同步播报预警信息
引导驾驶人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达到全方位警示效果
此外,该设备还会提取百度地图实时路况信息
及时播报事故、拥堵、施工、恶劣天气等情况
实现智能化预警提示
声光报警系统主要安装在夜间车辆相对较少、长距离直线驾驶后身体容易进入疲惫放空期,或是隐患较大的匝道口前方路段、事故易发路段,通过声音、光线、显示屏多方面刺激,唤回驾驶人的注意力。
例如在沈海高速往上海方向小海枢纽前方一公里附近,是沪陕高速与沈海高速的岔路口,经常有驾驶员因为分神、疲劳驾驶而错过路口,夜间追尾、变道事故多发,通过提前预警警示,有效改善了路口通行情况。
所以,当驾驶人经过声光报警设备时
就要注意了
说明前方可能是事故多方路段
自己是不是已经开始分心、打瞌睡了
或者前方快到达匝道口
需要驶离的要做好准备、提前变更车道
该设备指示预防疲劳、分心的一种“提醒”举措
真正安全出行还得靠驾驶员自己
如果发现驾车开始疲劳,
该如何缓解?
在高速公路行车,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可通过开窗促使空气流通或听动感音乐缓解疲劳,选择就近服务区或收费站进行休息调整:下车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冷水洗脸,刺激面部神经;双手轻拍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大脑清醒。
当然,以上方法只能暂缓疲劳的作用。唯有足够时间的睡眠、休息才是恢复清醒最可靠、有效的方法。
法律对行车休息也做了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
同时《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办法》还规定,客运驾驶员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除此以外
驾车出行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等于生命带,前排后排都要系,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对驾乘人员进行约束,避免驾乘人员与方向盘、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飞出车外;与安全气囊配合,能够分散车辆碰撞时对驾乘人员的撞击力,减轻驾乘人员身体脆弱部位的伤害并有效降低伤亡率。
▲后排乘客未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
不要抱着孩子坐副驾
乘车时,许多家长习惯坐在副驾驶位抱着孩子,觉得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稳稳地抱紧孩子,而且方便照顾孩子。
殊不知,这样看似方便的乘坐方式存在很大的隐患。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瞬间的冲击力会轻易将孩子从家长怀中“夺走”;而且一旦汽车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弹出时产生的冲击力可能造成孩子窒息或颈椎骨折。
▲事故发生时抱孩子坐副驾驶的实验场景
儿童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较小儿童乘坐私家车时,建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坐在后排位置。若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很可能直接从后座被甩出车前窗。儿童也不适合直接使用车上安全带,车上的安全带是按照成人的身体特征设计,不符合孩子的身体条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勒伤孩子的颈部,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
南通交警提醒广大驾驶人
疲劳驾驶危害大,出行前要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凌晨以及午后时段驾驶车辆。特别是长途客货运职业驾驶人,行车前务必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勿熬夜或长时间超负荷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