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车辆进站,手机预备。今年6月开始,上海市民张宏伟发现,坐公交车变得很有“仪式感”——进站测温、上车扫码,一切无误后方可刷卡乘车,整个过程动作要快、手法要准。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乘车扫码是防疫要求,必须遵守支持。但乘坐公共交通不仅要刷公交卡,还要验健康码、扫场所码,难免影响出行效率。当下,“信息整合”正成为多地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提升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具备乘车卡(码)与健康码自动关联功能的“多码合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上线。
扫码乘车受青睐
“以前都是用交通卡,最近改用乘车码了。”近日,广州地铁官方App实现“多码合一”,在既有扫码乘车的基础上可显示乘客的健康码状态、核酸检测情况等防疫信息,实现“一码通行”。广州市民潘先生说,过去他每次乘车都要来回切换两个码,有次手机信号不佳,身后堵了很多人。
“自上线以来,广州具备‘一码通行’功能的融合码累计注册用户近万,日均使用量达40万人次。”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城市通科技服务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单介绍,去年11月,公司就开始着手开发广州健康码与交通码融合服务功能,旨在提高疫情期间乘坐公共交通亮码出行的效率。
6月1日起,上海市内公共交通全网恢复运行,所有公交车站及车厢都张贴了“场所码”,进站乘车均需扫码。为方便乘客,上海正逐步推出“一码通行”服务,开通交通支付功能的随申码和公交乘车码已在公交、对江轮渡实现了“核验+支付”功能,地车“metro大都会”App也可以在地铁实现“核验+支付”功能。
上海市交通委科技信息处处长李哲梁介绍,自6月1日运行以来,市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