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子女心中也牵挂着父母。
《天伦之旅》这部影片很奇怪,豆瓣得评分高达8.6分,这个分数基本上是可以被写入电影史册的分数。但是IMDB的评分却只有7.1分,意味着在外国人眼中,影片并没有达到“非常精彩”的程度。我想可能是由于咱们国家家庭观念比较重的原因,比较起来,欧美国家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薄。
弗兰克是电影的主人公,他是一个退休的电线涂层保护工人。作为一个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能不时地回家看看。现在社会节奏特别快,年轻人往往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再者说了,真是有些闲散的时间,多半也不愿意跟父母度过。
万事俱备就等儿女回家了,没想到挨个电联弗兰克推掉了家宴。子女多的家庭在传统佳节更注重团圆,偶尔有那么一个赶不回来还能够接受,弗兰克所有的子女竟然都放了鸽子。弗兰克的太太在八个月前去世,正是需要关心陪伴的时候。老爷子决定,将“团圆”给子女送去。
这也就是在美国,换成咱们国内指定行不通,“春运”这事儿就能断了空巢老人的念想。本来大迁徙交通工具就人满为患,空巢老人一旦加入,人数增加不说,老年人舟车劳顿身体也受不了。弗兰克心脏不好,不能乘坐飞机,所以坐火车、客车龟速前行。
第一站弗兰克来到儿子大卫的住所,却没有等到他,门也敲不开。弗兰克将一封信塞进门缝前往艾米的住处。当他见到女儿向自己走来时,看到是女儿小时候的模样。总说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都是孩子,本片直接将弗兰克作为父亲的视野呈现到了荧幕上,对于表现那种父母对子女保护的心情非常到位。
艾米将弗兰克带到自己工作的场所,并且向他征求了工作的建议。也许在弗兰克年轻时也曾经带着女儿去工作,跟她讲述有关工作的知识与经历。现在弗兰克老了,情况反了过来,有时候真的感觉年幼和年老有很多共同点,同样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顾。弗兰克看到外孙对女婿有意见,在离开的时候问了艾米一个特别深刻的问题:“你快乐吗?”
不管人们生活到哪个阶段,思考自己是否快乐都是甄别生活质量好方法。艾米不愿意让父亲担心,其实已经决定与丈夫离婚。就如同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瞒着他们一些事情一样,感觉孩子小,不懂事,现在艾米将年迈的父亲也当成了的孩子。弗兰克并没有深究,坐车接着探望另一个儿子罗伯特。
看起来儿女们过节不回家,似乎不是很关心父亲,实际上他们知道父亲出行后,相互打电话通知,确保父亲能够安全抵达。影片将父母对儿女爱的形式,通过子女的角度表现了出来。弗兰克更像是一个孩子,子女对他的担心全然不知。不止艾米如此,好像子女们都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罗伯特并没有他所说的那样担任乐队的指挥,只是乐队中敲鼓的角色。具体鼓手在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不是很清楚,但影片表现的不是很重要。罗伯特表示很喜欢这份工作,薪水很合适,难度也不是很高。究竟罗伯特是真的喜欢现在的工作,还是为了不让弗兰克担心报喜不报忧没人知道。
小女儿罗西很有意思,身为拉拉一直瞒着父亲,并且让女友装成忙碌的母亲,将孩子留在罗西的住处,弗兰克一眼就看出,其实这是罗西的孩子。这些事情确实值得一个父亲担心,但是弗兰克此时最担心是大卫。在归家的途中,弗兰医院,艾米、罗伯特、罗西都赶来看望。弗兰克醒来讽刺到,“终于看到家人待在同一个房间了”。
在弗兰克的追问下,子女告诉了他实情,大卫因为吸毒过量已经去世。子女取消了家宴的原因也是为此,他们知道父亲刚刚失去妻子,丧子之痛将会带来致命的打击。虽然弗兰克心痛无比,经过一段时间,还是接受了现实。
弗兰克在探望子女的途中,曾经询问过一旁的乘客,却没有能看出弗兰克口中窗外的成就是什么,又有谁会想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电线图层保护工人呢?当弗兰克来到存放大卫画作的工作室时,工作人员将大卫的画作取出,弗兰克看到画作中正是伫立的电线杆。弗兰克在大卫小的时候曾经诠释过他的理想:弗兰克告诉大卫不要当画家,因为画家的作品可能成为阿猫阿狗的便池,要做一个艺术家,用画作来改变人的生活。大卫成为了一个艺术家,他改变了弗兰克的一生。因为在他人眼中猜都猜不出的职业,却成为了大卫画作中最美的风景。
弗兰克更深刻明白应该感激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当家人聚在一起时,对于弗兰克来说就是整个世界。艾米离婚一样会幸福,罗西有女朋友没问题,罗伯特工作失利也没关系,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证明“大家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