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炎的病因及症状
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以后者发病率高。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急性胃炎的症状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一般发病过程急骤,轻者出现食欲缺乏、腹痛、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呕血、脱水、黑便、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感染者常伴发发热等症状。急性胃炎的病因可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等。物理因素可以是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烈酒、刺激性调味品、过于粗糙的食物等,这些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化学因素可以是误服毒性物质和腐蚀剂、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等,以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症状。生物因素如摄入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也可能是急性胃炎的病因。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黏膜所引起损伤的结果,儿童慢性胃炎中以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为常见,约占90%-95%。目前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诸多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已经被证实是胃炎的主因,在活动性、重度胃炎中该菌的检出率很高,也经常导致慢性胃炎的家族聚集倾向;2.胆汁反流会使胆盐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对离子通透的屏障功能,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炎症。3.长期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或药物,如辛辣、过冷、过热、过硬的食品,暴饮暴食,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等,也会导致慢性胃炎。4.精神因素如压力过大、精神持续紧张,可使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5.全身慢性疾病影响,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其他因素,如环境、遗传、免疫、营养等因素也与发病有关。慢性胃炎常见的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少数患儿部位不固定。轻者疼痛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胃黏膜糜烂出血者会伴有呕血、黑便。此外,患者还常伴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儿童胃炎的治疗与预防
针对急性胃炎,一般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可,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及呕吐、黑便情况。静脉注射抑酸剂、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可用局部黏膜止血法。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慢性胃炎,首先要注意饮食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和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然后是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病症,可能需服用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药物、肠胃动力药物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化的抗HP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出。如前文所述,胃炎的发生与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想预防胃炎,重点就是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平常孩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总的原则是食物需“细、软、嫩、烂”。小儿要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炖蛋、鱼、豆制品、面条、粥、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要以奶油蛋糕、冷饮、零食等替代正餐。另外可以吃一些对胃消化功能有帮助的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子等。同时,防范幽门螺杆菌感染,避免情绪、劳累等因素,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保证睡眠,也是预防儿童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PS:有想看生动视频介绍或想听音频的朋友请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