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有些癌症的发生的确和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4个“吃”出来的癌症,和读者解析其发病原因,并告诉大家早期发现的“利器”,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癌症种类:大肠癌
致病基因:红肉进食过多
应对策略:早期筛查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这与我们当下的饮食过盛,红肉进食过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色的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老百姓一直不改变饮食习惯,经过5年~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
对于偏好红肉的市民,应该逐步逐量地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特别是豆角类的蔬菜,加大含钾高的果胶类水果诸如香蕉的摄入比例,这些都有利于抑制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停留和形成,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又能加速肠的运动,减少致癌物对肠壁的损害。
饮食习惯的改变将能极大地降低大肠癌的患病风险。同时,早期的筛查也将更早有效地癌变,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机会。其中肠镜是大肠癌筛查最为有效的一把利器。对于普通人群建议,50岁之后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普查。
癌症种类:胃癌
致病基因:幽门螺杆菌
应对方略:抓住“蛛丝马迹”
全世界胃癌高发的主要地方在亚洲,中国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占了全世界的40%左右。
许多胃癌的患者都是一些慢性的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的食物等情况。
其实,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有着一定关系,因为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因此,我们建议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这样能够可以更好地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旦在检验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一定要及时清楚幽门螺杆菌,扫清导致癌变的“祸根”。
目前,西方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要远高于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变饮食习惯的同时,增加对胃部普查的意识。由于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食欲减退等早期胃癌信号,应该早一点去进行胃镜检查,这样早期发现,将会带来很好的预后效果。
癌症种类:食管癌
致病基因:饮食过烫
应对诀窍:改变进食习惯
食道癌又称作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中期的食道癌治疗效果比较好、晚期预后较差且5年生存率仅徘徊在15%左右,因此食道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缺少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领受50℃~60℃的温度,超越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若常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构成严重损伤,往往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遭到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至癌变。
当然,目前医学已经证明亚硝胺类化合物具备很强的致癌特性。食道癌高发区往往同时是人们喜欢吃腌制、熏腊等含亚硝酸盐较多食物的地区。
因此,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市民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营养素、维生素A、C、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对于长期吸烟酗酒或者有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高危人群,当出现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吞咽时痛感、食道内异物感等症状时应警惕食管癌发病的可能。
癌症种类:胰腺癌
致病基因:饮食“西化”
应对策略:腹部不适先排除“胰腺癌”可能
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患者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5%左右,目前很难有所突破。面对如此凶险的肿瘤,我们时常追问医生哪些人患胰腺癌的风险高?我们平日应如何提防?
经过几十年临床流行病研究分析,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人群高于贫困地区,西方胰腺癌的发病率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目前,上海的胰腺癌发病率已经高达到12~14/10万,并呈现上升趋势。
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甜食、肉食、油炸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摄入太少,是造成胰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密切相关。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大鱼大肉”饮食习惯会刺激胃肠道释放出缩胆素和其他激素,增加了胰腺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加速正常细胞变异的时间。同时食物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温油炸时,会分解出可诱发胰腺癌的杂环芳香族胺类物质,常吃油炸食品则会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机率。
因此,普通市民应从调整饮食习惯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食高脂、高油、油炸、多盐的食物,同时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重要补充,每天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矿物质的摄入量。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没有“不典型症状”。例如,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症状,可是不少患者往往首先以为得了“肝炎”,经过一番折腾,被确诊胰腺癌时难免已是晚期了。发生在胰体、胰尾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腹痛,可是腹痛症状却被当作“胃病”。医院做CT检查,往往被告知是晚期胰腺癌,已贻误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因此,一旦市民出现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突发血糖异常等症状,我们建议在看内科、骨科、内分泌科的同时,还应医院的胰腺外科就医,排除胰腺癌的可能,再去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治疗。
来源:医院
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