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鼻咽口部慢性感染灶
各种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其产生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长期倒流或吞咽入胃内可引起胃粘膜长期刺激可导致慢性胃炎。
3、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浓茶、饮酒、咖啡、吸烟,食用过冷、过热、高盐、过于粗糙、刺激性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发生胃炎。
4、长期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芬必得、必理通等)可明显引起胃黏膜损害。
5、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
胃的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可使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胆汁中的胆汁酸,胰液中的磷脂和胰消化酶,能溶解胃壁的黏液层;在胃内酸性环境下胆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共同作用可导致胃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当促胃液素分泌过多,而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时,幽门张力降低,使十二指肠液自由地反入胃内。吸烟也可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引起肠液反流。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并促进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6、年龄因素
慢性胃炎与年龄关系很大,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总是随年龄而增加,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黏膜耐受性下降,肠化生、幽门腺化生和萎缩性改变也随年龄而程度加重、范围扩大,但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年龄关系不大。7、遗传因素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B型胃炎或胃窦为主的萎缩性胃炎,此种因素未被证实。8、免疫因素胃体萎缩为主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常常能检测出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尤其是伴有恶性贫血的胃萎缩者检出率相当高。恶性贫血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胃底腺粘膜呈弥漫性萎缩变薄,壁细胞和主细胞几乎消失,而胃窦粘膜则基本正常。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9、急性胃炎的转化
急性胃炎后,如果疏于护理,又不注意饮食起居习惯,胃黏膜病变可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10、长期精神紧张、焦虑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焦虑,还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入胃。久而久之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慢性胃炎中也有重要作用。如我国北方地区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南方地区。另外,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12、其他心衰、门脉高压可引起胃黏膜淤血,尿毒症、氮质血症可引起胃黏膜对外源性刺激的耐受性降低。慢性胃炎需要做哪些检查1、血常规:患者有出血或贫血时应测定血常规,以贫血程度和贫血类型指导治疗。2、大便潜血:便潜血阳性,说明有消化道出血。3、胃液分析:浅表胃炎胃液分泌正常或偏高;萎缩性胃炎胃酸偏低;A型萎缩性胃炎可胃酸缺乏。在胃液分析中可用五肽胃泌素刺激实验做胃酸分泌功能实验,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最大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和胃液pH。明显低或无酸提示胃体萎缩性胃炎。4、Hp检查:(1)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实验:一般于胃镜室做。阳性者提示Hp感染。(2)血清Hp抗体测量:可包括抗Hp毒素A抗体、抗HpIgM抗体、抗HpIgG抗体,前两种存在显示患者有近期活动性Hp感染。结果仅有IgG抗体则显示患者既往感染。(3)病理组织切片银染或吉姆萨染色:结果阳性可说明Hp感染存在。(4)细菌培养:可取组织匀浆后行Hp培养,阳性时可做药敏。(5)粪便Hp抗原检测:适用于不易取血或做胃镜者(如婴儿、行动不便高龄老人)。有一定敏感性、特异性。(6)同位素尿素酶呼气试验:可做13C或14C呼气试验,非创伤性检查,阳性说明有Hp感染。5、胃泌素检查:疑诊B型萎缩性胃炎检测时,胃泌素水平大多下降,其水平与G细胞数量相关。6、自身抗体检查:疑诊A型萎缩性胃炎检测时,能测出胃壁细胞抗体(PCA)。伴恶性贫血时能查出内因子抗体(IFA),IFA与内因子结合后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7、CT,MRI,ECG,X线钡透:当怀疑胃下垂、消化道肿瘤等时可以选择做。8、内镜及活检:为诊断本病首选及常规检查。内镜能够直接看到胃内部结构、粘膜炎症、肿物等情况。还可以活检取材及内镜下治疗。慢性胃炎症状
约70—80%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这些症状有无和严重程度与胃内镜所见和组织学分级程度无相关。慢性浅表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基本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大体临床表现为:
一、胃部症状:
胃脘痛、胃脘部隐隐作痛,或左右肋下攻窜胀痛,遇刺激性食物后加重,易反复,一些人疼痛有规律、一些疼痛无规律,个别人出现阵发性刺痛,饮水或进食后减轻。
胃脘痞满: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严重者时胀满难忍,或餐后1小时左右胀满不适。
嘈杂:胃脘部进食后或饥饿时,似痛非痛,似胀非胀,一种很难言明的不适感,时而出现或稍多进食或食生冷刺激性食物,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时易出现。
嗳气:食后嗳气频发,或阵发性嗳气、呃逆。
纳差:无饥饿感,不思饮食。
泛酸:食后自感胃脘时有泛酸的感觉。
返酸:有少许的酸水或食物返出口中。
呕吐:酸苦的食物从胃中吐出。
恶心:时感胃中不适、干哕、不易吐出。
出血:少量出血时表现为黑便,大量出血除了黑便外还有呕血,头晕,出冷汗等。
二、咽部症状:
口干:多在夜间出现,严重时整天口干。
口苦:多在早晨起床后出现,严重时餐后出现。
口臭:口中臭气重,一般自己无感觉。
口舌生疮:不时出现口腔溃疡。
慢性咽炎:咽部干、痒、痛。
三、头部症状:
头晕:视物昏花旋转,严重时天旋地转。
头痛:头部不时的隐隐作痛。
四、全身症状:
身困乏力:经常疲倦,四肢无力,腿酸腰困。
肩背痛:肩部或背部酸困隐痛不适。
失眼多梦:夜间休息状态不良,难以入睡或睡而不实或睡后多梦易醒,早起后困倦乏力。
消瘦:体重不断下降。
鉴别诊断
1、胃癌:初期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例如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贫血等,绝大多数患者胃镜检查及活检可鉴别。
2、消化性溃疡:二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可行胃镜检查鉴别。
3、慢性胆道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4、慢性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有上腹痛或不适,消化不良症状。难以鉴别时可行B超,CT,MRI,血、尿淀粉酶等检查。
5、心脏疾病: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冯医生建议对上腹痛常规做心电图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
慢性胃炎危害
详见本